“扶贫+”:立足县域“揽”全局——环江“扶贫+”模式探索系列报道之综述篇 本报记者 王月华 通讯员 覃日泉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16年河池脱贫攻坚工作实现首战告捷。作为主战场之一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冲锋亮剑,攻城拔寨,以脱贫摘帽18889人的喜人成绩,交上一份圆满的年度答卷。
作为广西28个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环江县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边远和高寒山区面积广,自然和交通条件落后。2016年以来,环江作为广西唯一的县份,在全国民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先后2次圆满通过国务院***成效第三方评估。环江如何克服诸多不利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得益于环江县推行的“扶贫+”全新工作模式。自2015年11月份以来,该县把脱贫攻坚工作视为头等大事来抓,对照脱贫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在文化、科技、基建、产业、教育、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十三五”开局之战的阶段性胜利。
扶贫,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延伸到环江县的各个领域,融合共促,产生令人瞩目的“叠加效应”。
厚植文化优势。依托“世遗”名片,环江唱响“世界自然遗产”和“神秘毛南文化”两个文化品牌,打造脱贫攻坚“软实力”。2017年初,在实施脱贫攻坚行动中巧打文化牌,运用文艺演出、山歌擂台等方式,宣传扶贫政策,注入脱贫动力;通过组织外出返乡就业创业能人文艺联欢晚会的形式,营造“产业筑巢、返乡成潮”的创业和创新氛围。
加强科技引领。以“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曾馥平为代表,环江县构建了一支立体多元化的科技人才梯队,实现了60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100%全覆盖,完成了环江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并进入自治区认定评审阶段,在水源、明伦、长美等乡镇培育现代中草药产业,有力引领和支撑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夯实基础建设。环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设立的基础设施专责小组,是联系部门、服务基层和协调指挥的中枢,2016年以来,共整合资金39219万元,在交通、饮水、住房、用电、宽带网络、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的改造提升和脱贫达标。
坚持产业带动。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环江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脱贫致富效果好的贫困村主导产业,2016年以来,产业带动促进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以上,年底全县11个贫困村4894户1.88万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推进教育扶贫。2017年初,环江启动设县以来第一次外出创业能人千人座谈大会。目前全县外出创业人群达8万人次,该县以“回乡一人、致富一方”为口号,能人带动,政策扶持,推动返乡创业和转移就业;大力整合致富能人和专家团队,在全县深入推动贫困户职业能力培训提升。2016年,全县产业开班培训103期6406人,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用好金融杠杆。资金变资产,群众拿分红,环江通过统整涉农资金,运用委托经营、小额贷款、产业扶持、土地流转等多种手段,实现专项资金精准滴灌,2016年底,全县60个贫困村集体实现年年有收入,45个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打造旅游品牌。“世遗”为环江打开了一扇看世界、谋发展的窗口,环江巧打“世遗”和“民族”两大品牌,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实现旅游总消费8.54亿元,同比增长26.94%。大力推动文雅天坑群、环江喀斯特、牛角寨瀑布群、古滨河漂流、乡村旅游区等一批景区项目建设,为迈向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党政统揽大方向,困难高峰勇登攀。***做到位,一步一个新篇章。”一首山歌,唱出了毛南山乡群众的喜悦和希望。
新闻推荐
环江讯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巾帼”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妇女投入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巾帼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大才、下南等乡镇创建县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