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农村青年的春节本报记者 韦学铖

河池日报 2012-01-30 09:30 大字

 

1月29日,大年初七,很多单位开始上班,外出打工的老乡也开始踏上新征途,走亲访友的人们一下子变得稀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含香村岜尖屯村民覃智博坐在屋檐下,望着屋前的田野发愣。春节很快过去,短暂的快乐也将过去,出去?或者不出去?成了积压在他心头的大问题。

30岁的覃智博是个铲车司机。因为家里的田地不够种,他很早就跟着村里人外出谋生,在打工的过程中学会了铲车驾驶技术。几年前,他还在村子附近的一个砖厂打工,因为厂子不太景气,他开始“浪迹天涯”,最后在贵港一个矿场里开铲车。这些年来,只有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他才回到这个小山村。

除夕前两天,覃智博搭乘卧铺车,从贵港来到金城江汽车总站时,是晚上9时,已经没有到岜尖屯的班车。记者驾车送他回到10余公里外的家里。他有两袋行李,一袋是衣物,另一袋是30公斤猪板油。“贵港人不吃猪油,只吃花生油。”他说,那儿的猪板油很便宜,每公斤8元,就捎了一点回来。在他的观念里,似乎还没有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所以他对“贵港人”不吃猪油这一习惯表示费解。

岜尖距河池城区虽然较近,但生活习惯相对“原生态”。母亲养的一头香猪,还有几只鸡和鸭,青菜就种在后院的菜地里,这些就是年夜饭全部的原料。覃智博和弟弟覃智儒动手把那头40多公斤的香猪宰了,在屋头用稻草生火,把香猪烤得黄灿灿的。“从小到大都吃香猪,从前没有感觉到香猪的味道有什么特别。现在出去的时间久了,再回来吃香猪,觉得味道特别好。”覃智博说,就连菜园里的青菜,味道都比外头的好。香猪土鸡山泉水,外加无污染的青菜,即是“外地人”艳羡的田园生活,但他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谋生,这实在是个“两难”的命题。

弟弟覃智儒也曾是个铲车司机,在附近一个冶矿厂打工,只因“腻”了厂子里污浊的空气,就去环江县城附近一个工地搞基建。因离家较近,弟弟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儿子。覃智博比较哥俩的收入,觉得在家附近打工比较“合算”。

年夜饭过后,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几天,都有朋友来家里玩,大伙在酒桌上神吹乱侃,交流在外头打工的遭遇与经验,不管是怎么样的事情,这个时候都开开心心地聊着。

女儿今年6岁了,来年就要上小学。看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覃智博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就是我的希望。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再苦一些也值得。”覃智博说。

早春的风吹过田野,几根干枯的稻草随风飞舞,小河边的芭蕉叶也哗哗作响。明天,他或会被风吹往他乡,或是像芭蕉一样扎根下来。不管怎么样,这个龙年的春节就是开心地过了。

新闻推荐

环江新农合去年为农民“减负”4949万元

环江讯

 

2011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加快推进新农合等重点工作,该县全年有50.7万人次受益于新农合补偿,其中有31.8万人次实现在村一级刷卡报销获得补偿,累...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