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都市的 白衣天使梁宝健
人到暮年,时常怀旧,不免对老旧的过往充满温存。在那往事如烟、岁月似流水的人生中,有的事忘记了,有的感受颇深。记忆中,上世纪的1969年冬,毛主席提出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当年,天津市的一个医疗小分队10人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就响应这个号召,千里迢迢从大都市来到凤山县乔音公社卫生院安家落户,立志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后有政策规定,于1979年冬他们依依返原籍。在峥嵘岁月的十个春秋里,他们足迹遍及乔音的15个大队村庄,和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
乔音地处偏远山区,离县城30多公里,交通不便,运输靠马驮、肩挑。有些村民居住在云蒸雾绕、苍莽险峻的大山深处。但都市来的医生们不畏艰难,怀着一颗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善心,跋山涉水行医治病,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那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受到人们的羡慕和赞扬。现在想起当年的几件事,亦使人感激不尽和难忘:半夜里,一位产妇分娩难产,天津的小苗护士为抢救母子的生命安全,用嘴吸吮婴儿羊水挽回一条小生命;一位患急性阑尾炎的教师,再拖延一个钟头就没命了的,后被广州的罗兆明医生及时奋力抢救而得以新生;有一天上午,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喘急地走进门诊室,张望问道:“天津的苏卓医生没来上班吗?我的老病复发了,找他检查。”因苏医师下午上班,那老人一直等待苏医师检查取药后才返家……他们十年如一日,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谨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白天走村串寨,为群众治病,有时晚上还打着手电筒出诊。他们克服了语言不通的障碍,入乡随俗,和群众打成一片,与单位同志团结协作,从不嫌弃病人邋遢,从来不为毛把钱与人过不去。在十年里,还协助开办乡村卫生员培训班,给“赤脚卫生员”传授防病、治病、接生的知识等。为边远山区培养不走的医生,使小伤小病不出山野乡村,给群众带来许多方便。他们所做的一切,都铭记在群众心中。他们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山村工作和生活,经历不少的磨难。起初有人说他们是下来镀金,两年后就返城了,有的说他们不懂走崎岖的山路等。但人们哪里知道,医生们不会忘记:他们当年从卫生院到文里村部看病,是跟在马驮后面,沿一条溪水淌过72道弯曲的水沟,走了5个钟头才到目的地;也不忘记背着药箱,独自翻山越岭走进那“山头相眺望,讲话能听见,见面要半天”的怀里村坐诊的苦与乐。
蓦然回首,医生们离开乔音已40年时间。前两年小苗和罗医师分别来凤山乔音观光,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一切旧貌换新颜,急忙用相机拍下乔音巨变的镜头,高兴地带回都市珍藏留念。当年都市来的医生,山区人民心中永远留下你们匆忙辛劳的身影。
新闻推荐
凤山讯连日来,凤山县长洲镇长洲村农村电网改造施工队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正忙于架设、运送电线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双方...
凤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