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闭户”成现实——凤山县创建广西平安县小记 本报记者 唐毓克 通讯员 黄英德
“这里民风淳朴,白天下地干农活,每家每户的大门也是敞开着的,村民并不担心小偷入室;晚上即便忘记关门,也不会担心牛马被偷、财物被盗。”凤山县江洲瑶族乡党委书记蓝标田说,社会治安稳定,村民生活和乐,人民群众向往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已不是梦想。
近几年来,凤山县坚持“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以化解矛盾纠纷为抓手,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突破口,以实现“夜不闭户”为目标,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凤山、法治凤山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10年排在全区前列,自2005年以来连续12年荣获“广西平安县”荣誉称号,2011年至2016年连续三届荣获“平安广西先进县”称号,荣获2016年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
入户夜访解民忧
创建平安凤山,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基础。在开展“入户夜访”活动中,县委书记廖锦成深入凤城镇林兰村瑶族农户家中夜访,得知该村地处石山地区,瑶族群众饮水困难,没有产业支撑,瑶族同胞发展滞后。为解决当地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及脱贫工作,他想方设法为当地瑶族同胞解决饮水问题,发动瑶族同胞种植核桃,发展林下养殖核桃鸡,提高当地瑶族群众经济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村共种植核桃面积5830亩,发展林下养殖核桃鸡75000羽,促进了当地瑶族同胞的增收。此外,该村计划发展中草药产业,村委已与公司签约,目前村委正与群众办理土地流转手续。
县委书记廖锦成说,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入户夜访”活动,与他们拉家常、访民意,了解大家生产生活情况和企盼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生产生活问题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少了。
“带案下访”化矛盾
倾听群众诉求,妥善处理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在开展“带案下访”活动中,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华勇兵通过调阅多年的信访案卷,获知乔音乡若里村信访人韦彩英家的房屋1971年被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多年要求解决未果。此后,他多次深入乔音乡与群众了解情况,通过实地反复调查后,认为韦彩英的诉求既合法又合理,政府应该帮助解决她家的困难。华勇兵主动接见信访人韦彩英的儿子周隆江,解决了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并多方筹措8万多元为韦彩英一家解决了70年代房屋被拆的困难补助金,使多年的信访案件得到了结案,使长达40多年的信访案件息诉罢访,受到群众的好评。
通过开展家门口的信访,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初始阶段。全县信访工作做到来访有人接、案子有人办、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使一些长期访、缠访、闹访息诉罢访,全县没有因信访案件处理不及时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实现赴邕进京“零非访”。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07件,调解成功1084件,成功率98%;调处“三大纠纷”案件609起,调结572起,调结率93.9%。
治安联防填“真空”
凤山县与天峨、东兰、巴马及百色市的凌云、乐业等县交界,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这一条件从事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为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凤山县加强硬件投入,2017年初,县财政投入1030万元,建成第3期社会视频监控系统,新增100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在升级原先4个高清治安卡口系统的基础上,新建4个治安卡口系统;建设了一套人脸抓拍识别系统,建设社会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平台,可接入3000个以上社会监控探头。同时,投资80万元,完成连接乡派出所、看守所的视频指挥系统建设;投资22万元,完成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升级改造,有效掌控社会治安动态,遏制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此外,开展“五县治安联防”,实行治安信息互通,综治资源共享,对各种突出治安问题实行联打、联防、联控。该县群众与周边各县群众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凤山县与周边县没有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及时,引发群众性事件或群众性械斗事件发生,没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促进了接连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凤山讯(记者/冯辉通讯员/邓永生)6月24-25日,河池市西北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凤山遭受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日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县城区遭受严重内涝,多个乡镇出现内涝、道路塌方和损...
凤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