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三尺讲台 ——记凤山县金牙瑶族乡拉力教学点教师徐光利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牙韩亮
“燕子妈妈笑了……”6月27日,琅琅的读书声从凤山县金牙瑶族乡拉力教学点的教室里传出。教室里只有11个学生,其中3个是一年级、8个是学前班。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徐光利,已经坚守了数年,他说:“只要还有学生,我就坚持下去。”
为了一份嘱托,他回到大山。拉力教学点条件差,没有教师宿舍、没有水,外面的教师都不愿来。2009年,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徐光汉患上了尿毒症,教学点面临没有老师的局面。当了18年老师,并一直坚守拉力教学点的徐光汉放不下孩子们,他想动员在广东打工的弟弟徐光利回家接过教鞭。徐光利回家探望,哥哥提着吊瓶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孩子们渴望的眼神,都深深地震撼了他。几天后,他毅然辞职回乡当起了一名顶岗教师,当时月收入仅900多元,现在也不过1400多元,而在广东打工时月收入3000多元。
徐光利虽有高中文化,但刚当老师,他并不适应。他向哥哥学习,扶哥哥来上课,自己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听课、仔细琢磨,慢慢就上手了。2011年12月,徐光汉去世,教学点的担子都压在了徐光利身上,天天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他为自己的坚守找到了理由。
他坚守教师的本分。徐光利一个星期要上30多节课,但在教学之余他考取了函授大专文凭,并多方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点成绩一直排在学区前列。他尽力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残疾学生张凤灵几乎不能站立行走,徐光利时常背着送她回家;学生们都是留守儿童,经常到了放学没人接,徐光利就用摩托车送。他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学校有营养餐,但只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徐光利做饭时拿出自家的米和菜,给每个学前班的孩子都来一碗,他说:“他们在旁边看,总不能不让他们吃吧?也吃不了多少,就是多几把米。”
他坚守一个男人的责任。哥哥去世后,他一个人挑起两个家庭,父母都已年过八旬,妻子在金牙乡小学食堂打工,一个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为了补贴家用,他不上课时就下田种地,今年种了几亩玉米,养了4头猪。
记者采访时,拉力教学点新教室正在装修,徐光利说:“教室建好后,下个学期将重新开设二年级,学生会多一些。”
新闻推荐
凤山县把“互联网+林下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来抓,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计划扶持2000户贫困农户在核桃林下放养“核桃鸡”。到6月底,该县已发放优质鸡苗10万多羽。周恩革/摄影报道...
凤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