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残疾人的助残故事本报记者 王卓

河池日报 2014-05-19 08:43 大字

罗恒拾正在为客人按摩。

 

在河池城区盲人按摩一行中,罗恒拾并没有什么显得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工作模式或者方式跟其他盲人按摩师一样,每天上午9点左右开门,晚上12点左右打烊。当然,如果客人多的时候,他也会干到第二天凌晨。

罗恒拾的按摩店在拥政路,店面不大,分里外两间,外间可以装两张按摩床,内间有4张。很多时候,里间外间都有客人。但是,他的手下只有3名按摩师,客人多的时候,他会从旁边的按摩店里临时请来一两个按摩师帮忙。如果旁边的按摩店同样忙碌的话,请不到按摩师,客人或者离开或者等待。但是,等待的时候比较多,因为他和他的按摩师按摩水平比较高,服务态度比较好,来的都是回头客,那些客人宁可花些时间等待,也不想到其他店去。

记者问罗恒拾,为什么不多聘请几个按摩师,这样就可以避免让客人久等了。罗恒拾说,现在盲人按摩师蛮缺的,要找一个好的盲人按摩师不容易。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记者就和罗恒拾聊出他带徒的故事。

罗恒拾是凤山县乔音乡人,33岁的时候,凤山县残联把他送到市残联举行的盲人技能培训班学习按摩。那是1997年夏天,他头一次一个人离开那个乡村,来到河池城区。学习了3个月之后,开始上岗。但是,还是学徒的身份,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实习生,一个月的收入30多元人民币。尽管收入很低,但这笔收入却是他活了30多岁之后,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赚取的,他很高兴,没有任何怨言。2001年,他盘下了一直用到现在的店面,自己既当“老板”又当按摩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罗恒拾开始带徒弟。10多年间,他带了至少20多名徒弟,他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按摩。每一位徒弟,至少要带半年左右才出师。罗恒拾当初的想法是把徒弟带熟之后,就让他们在他的店面当按摩师,这样就不用担心缺人手了。所以,他收徒的时候,是不收钱的,而且包吃包住。但是,每有一位徒弟出师,他都会跟对方有一次谈心,内容主要是征求对方的意见,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干,愿意的话就留下来,不愿意也可以到其他地方跟别人干或者自己也开家店。他带的徒弟有男有女,这些男男女女的徒弟往往作出这样的抉择:先跟罗恒拾干一段时间,或半年或一年,算是对罗恒拾的报答,然后,就出去自己单干。从2001年到现在,罗恒拾带出的徒弟当中,只有3个人跟他一直在他的店里干活,其他的全都出去自己找出路了。记者问罗恒拾,你教会了徒弟,他们却不跟你干,你不觉得亏吗?罗恒拾说,这不是亏不亏的问题,我教会了他们按摩,并不一定非要他们跟着我干。

记者又问,那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目的。大家都是残疾人,都不容易,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很简单很实在的一句话。罗恒拾也许不知道他这样做其实就是一种助残的善举,也没觉得他的这一行为有多大的社会意义。但是,正是他十几年来这种“没有目的”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残疾人的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罗恒拾在河池城区盲人按摩师当中,还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的。

新闻推荐

凤山检察院 巡回宣讲 预防职务犯罪

6月4日,凤山县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该县平乐乡举行。凤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岭、县检察院检察长周柳松等60多人出席了启...

凤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