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好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的“八个一”□ 莫福文

河池日报 2014-02-11 19:20 大字

 

贫困村第一书记怎样才能做好工作,真正推动贫困村科学发展,取得预期目标,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探索。我作为选派到全区3000个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一员,挂任自治区发改委驻河池市凤山县工作队队长,凤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长洲乡郎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担任第一书记工作中,我感觉到,抓好“八个一”是做好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要途径。

强化一支队伍——村“两委”干部队伍。村“两委”干部应是最熟悉贫困村基本情况的队伍,是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关键团队。村“两委”干部队伍中,有些同志有很好的、切合实际的想法,但因自身素质、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实现,使想法总停留在“想法”上。我到郎里村一段时间后,就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与他们共同研究、分析郎里村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健全工作机制,使每位村“两委”干部有事可做,主动做事;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解决工作经费,使他们能干一些想干的事情……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让他们觉得第一书记是来为群众干实事的、解难题的,而不是来“镀金”的,愿意听从第一书记的安排。

架起一座桥梁——联通基层与上级、群众与干部的桥梁。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利用自身优势,在基层群众与上级机关、群众与干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做沟通的“润滑油”和“信息员”。到村里工作后,我明显感觉到村里的干部不太敢主动和上级沟通,群众也不主动与驻村工作的干部沟通。干部了解不到群众的所思所盼,工作自然也找不准切入点,无处使力。我到郎里村后,首先主动和村“两委”的干部以及群众沟通,当听不清本地壮话时,就带村干部随时“翻译”,倾听群众诉求,并直爽地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解决,哪些事情不能解决,绝不打哈哈,敷衍了事,让大家觉得第一书记就是他们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邻居、兄弟。在区、县进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村里干部群众先后到凤山县政府办、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联系沟通相关事宜,并组织这些部门到村屯现场办公。现在我走在村里,群众都亲切地叫“书记”。

打开一扇窗口——利用网络与各种媒介进行宣传。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情况;通过宣传,可以让外界了解郎里村的情况,如此相互了解,就能促进工作的开展。郎里村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的开通,让偏僻的郎里村首次可以通过网络与外界“面对面”交流,了解各产业发展的情况,使群众能随时学到各种种养技能;同时,还让《河池日报》、河池先锋网、凤山县电视台等发表郎里村的一些发展新闻,让外界关注郎里村。如郎里村试种108亩辣椒获得成功就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重视。

构筑一个发展平台——郎里村产业合作社。郎里村是一个人多、山多、地少的村庄,全村2414人,林地面积近2万亩,耕地面积仅有730亩。如此,郎里村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整合林地、耕地资源来发展生态种养产业。在大都群众不太情愿转让林地、耕地的情况下,唯有成立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之道。通过合作社,可以把分散的土地、人力等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生产力,凤山县郎里生态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正是基于该思想成立起来的。2013年,经多方努力,共帮专业合作社筹集产业基金67.4万元。如今,利用合作社组织平台,郎里村新增种植核桃520亩、烤烟300亩、辣椒350亩。

聚集一支自我发展队伍——村经济能人团队。到郎里村后,我多次召开群众会议,推举出本村屯的经济能人,制作郎里村经济能人花名册及从事的产业。同时,召集在册经济能人开座谈会,让他们参加村“两委”扩大会议,倾听他们的对全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初步选择第一阶段的产业扶持范围。同时,在了解经济能人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把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在最近发展的5名预备党员中,就有4名是农村经济能人。在产业发展合作社中,让他们加入村专业合作社,给予适当的扶持,让他们成为互助小组的领头人,并逐步成为村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力军。

打造一个优势品牌——一村一品。扶贫必须走开发带队的路子,必须有优势产业支撑。目前,郎里村生态产业基地规划主要有生态油茶产业基地6000亩,生态八角产业基地6000亩,生态水源林保护区4000亩,种植生态核桃产业基地1000亩,种植辣椒300亩,生态有机水稻种植600亩。今后将着力建设生态农庄一个,主要发展生态珍珠李500亩,林下养殖猪500头、鸡2万只;还将利用水库养鱼10万尾,养鸭5000只,养鹅2000只;养黄牛200头。项目基本覆盖全村群众。规划项目全部达产后,全村群众人均年收入将从1700元达到1万元以上。

开拓一个市场——定向销售市场。全村所有产业均为食材产业,产业发展注重走生态有机特色,杜绝化肥、农药、添加剂等污染,产品质量由村生态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严格把关,统一标准,树立“郎里”品牌,所有产品销售由合作社统一负责,定点供应商家、定向销售给固定人群的模式。

营造一个和谐环境——建立扶贫济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机制。为3户农村“五保户”建起安全稳定的住房,使全村12户“五保户”全部解决了“住”的问题,并由村“两委”干部与“五保户”结对帮扶和照顾,所需资金经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商定,从合作社盈余资金中支付。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78户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将符合扶贫条件的353户农户纳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帮扶范围,并将其中特别困难的30户与凤山县委组织部干部按“54321”帮扶机制进行结对帮扶,实现“应扶尽扶”。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打击懒散、赌博、庸俗化等不良习气,树立积极向上、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新风气。

(作者系自治区发改委投资处处长、自治区发改委驻凤山县工作队队长,长洲乡郎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建机制从严治 凤山治警禁赌“两手抓”

凤山讯

 

连日来,凤山县警方扎实开展严厉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10多天内打掉6个赌博窝点,查处违法人员54人,缴获赌资3万多元及赌具扑克牌、游戏机一...

凤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