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核桃堆成大产业 ——从广西河池看大石山区扶贫开发新探索 新华社记者 龙松林 刘伟 王军伟

河池日报 2012-05-10 08:42 大字

 

做好山文章,可成金凤凰。从2001年起,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摒弃大石山区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坚持推广核桃产业,10余万亩的核桃树将昔日的石漠化山区变成了“绿色银行”。小核桃使大石山区既收获了脱贫的“票子”,又盖上了生态的“被子”。

石头缝里生出“摇钱树”

近日,记者在凤山县凤城镇弄者村的一个山坡上举目望去,视线所及范围之内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一颗颗高大的核桃树生长在石头缝里,不少已是幼果满枝头。

弄者村党支部书记罗文志告诉记者,全村2600多人,共种植核桃5200多亩,人均种植面积达2亩。“我们这里是石漠化山区,坡地里含铁量很高,种植玉米产量低,每亩收入只有100多元,多亏找到了种植核桃这一条路子。”他说。

罗文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坡地里大概能种植核桃树30株,10年后进入挂果期,15年后进入丰产期。在丰产期,每棵树可产干果5公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40—50元之间,每棵树产值在200—250元之间,这样一亩核桃林的收入在6000—7500元之间,即使按半价计算每亩也有3000多元收入。“如果家家都有两亩核桃树,岂不是真成了‘摇钱树\’。”罗文志笑着说。

据了解,2010年底,凤山县共有6万多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其中多数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由于缺乏可持续的经济来源支撑,每当遇到自然灾害,石山地区群众生活所需的粮食就得不到保障,畜禽养殖业更无从谈起,石山地区返贫率高达30%左右。

“核桃耐旱、耐瘠,适合在石缝等恶劣环境中生长,家家户户都能种植,因此适合作为帮助大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河池市扶贫办主任莫杰说。

凤山县委书记黄德意介绍,目前凤山是广西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初挂果面积1.9万亩,今年预计产量4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

“石山”也能变“绿山”

核桃不仅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也十分可观。大规模种植核桃对于遏制石漠化的蔓延有着积极作用,“石山”也能变“绿山”。

凤山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全县总面积1738平方公里,其中岩溶地面积就占了80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595平方公里,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

为使种植在石山上的核桃树能够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凤山县创造了“砌墙补土护核桃”的办法,即围绕核桃植株砌直径2至3米的护土墙,并补土1.5—2.0立方米护树,为核桃树提供一个“人造水柜”,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营建出适宜核桃树生长挂果的“温床”。

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介绍,滇桂黔石漠化区是国家今后10年1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河池有7个县列入滇桂黔石漠化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的石漠化治理新思路。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凤山公路因连日降雨受损严重路基缺口和边坡塌方达21处,公路部门及时组织抢修

凤山讯

 

连日来,凤山县境内遭遇持续降雨天气,致使凤山至东兰、巴马、凌云以及坡心至平乐、林佑至杭东等多条公路出现路基缺口和边坡塌方共21处,路面沉...

凤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