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辛苦了法官 感动了百姓 凤山“流动法庭”开到村头

河池日报 2012-04-20 08:5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黄炼

 

通讯员

 

王锋)一枚国徽,三五张桌椅,几块法官和原、被告身份牌——近一年来,这样简易的“山区流动法庭”在凤山县的9个乡镇来回开庭,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金牙乡长洲乡朗里村中年妇女韦某帮村民龙某建新房,不慎被突然落下的浆桶砸伤右小腿导致骨折。考虑到这类案件在农村较为普遍,该县人民法院决定将“流动法庭”开到村里。结果开庭当天,200多名村民自觉前来旁听。开庭过程中,法官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摆事实、讲法理,不但使案件得到了顺利调解,还教育了在场的广大群众。

去年8月,新上任的该县法院院长闭克武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生活困难,加上偏僻遥远,不少群众打不起官司,一些纠纷因此由小变大,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和谐稳定。为顺应群众呼声,减少群众诉累,该院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审判资源,成立了“山区流动法庭”,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百姓家门口,变“坐堂审判”为流动巡回办案,对困难群众、残疾人、军人家属等参与诉讼的,诉讼费实行缓、减、免措施,对有关邻里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案件,诉讼费、调解费在50元以下的一律免收。

“山区流动法庭”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打官司、解纠纷。去年底,金牙乡的班某砍了同村罗大妈家的杉木,双方闹起了纠纷。接到罗大妈的电话后,“流动法庭”的法官们驱车50多公里,再步行1个多小时来到罗大妈家立案开庭。在法官的调解下,最终班某自愿赔偿罗大妈家经济损失3000多元及70根杉木。“没想到不出门也能打官司,而且不花一分钱,太谢谢法官们了。”罗大妈感动得热泪直流。

“流动法庭”转变了法官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村民们说,以前法院开庭,法官高高在上,群众心虚常常话都说不出;现在法庭开到家门口,气氛轻松,老百姓有话敢说,这样做真是既省钱又暖人心。

“人民法院为人民,只要花钱能化解百姓的纷争,倒贴些钱、辛苦一点是值得的!”闭克武院长说。在该院采访时获悉,该院去年至今免收了300多件“小案”诉讼、调解费,为此倒贴了近6万元车油钱。

新闻推荐

在逃犯乔装办证被民警当场抓获

凤山讯

 

4月23日,凤山县网上在逃人员黄某,乔装打扮后到公安局办理临时身份证,不想却逃不过细心民警的慧眼,当场挨抓。去年12月...

凤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