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叶莽莽
在东兰县三石镇三石园艺场,20个食用菌大棚已然拔地而起,大棚内,黄金菇、黑木耳、鹿角灵芝长势喜人。
22岁的覃斌是三石镇纳桐村人,此刻他正带着几个农户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黄金菇。覃斌今年夏天刚刚从广西财经学院毕业,放弃了在防城港工作机会的他,回到了东兰县,在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助理。覃斌乐呵呵地对笔者说,他“无怨无悔”,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学到东西,也感觉前途很光明。
5月选址,6月签约,7月动工,金秋十月已有经济收益,这个山洼洼里的食用菌大棚此刻正在演绎“东兰速度”。今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由南方电网公司以每村10万元支援村集体经济的方式,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建设40个食用菌大棚,帮助全县34个2019年预脱贫村及6个极度贫困村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该产业已经开始发挥效益,预计每年可帮助每个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左右。
为何在东兰县发展食用菌?运营食用菌大棚的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越告诉笔者,东兰县有种桑树的习俗,虽然这里土地贫瘠,但桑树却可以在贫瘠的土地生长,而桑树的枝干可以为食用菌提供养料。
从路边看过去,东兰县坡索村的桑树满眼青翠,桑叶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远处,村里新修的楼房好像浮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上。
一条条白胖的蚕虫蠕动着,扑在青翠的桑叶上,埋头吃着大餐,传出细密的沙沙声……10月13日,东兰县坡索村更文片区文下屯,覃福满在自家蚕房里看着健康成长的蚕宝宝,他开心地笑了。“这批蚕明天就可以上蔟,后天开始吐丝,结茧后就可以卖了。”覃福满告诉笔者,他每年养两季蚕,一张蚕纸平均可以收45公斤蚕茧,仅养蚕这一项,家里一年就有约2万元的收入。
文下屯生产队长覃福耀掰着手指头说,在南方电网公司驻村干部、坡索村第一书记周晨的动员下,全屯40户,超过一半种桑养蚕,年收入多的能达到12万元,规模小的也有一两万元。种桑养蚕已经成为不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桑蚕业虽然是短平快项目,但对场地、劳力、桑田都有一定要求,并非人人适合。周晨针对坡索村土壤中硒含量高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动村里种植“富硒墨米”“富硒粳米”“富硒大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
在东兰县城郊的委荣村乌鸡养殖示范基地,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声叫唤,上千只鸡迅速从各个角落里窜出来围在一起,享受“午餐”。
近年来,该村看准乌鸡养殖成效快、效益好、养殖难度相对低的特点,组织贫困村民大力发展乌鸡养殖产业,利用山区闲置土地开辟出三大片养殖区,形成规模达6万羽的乌鸡养殖基地,成为东兰县第二大乌鸡养殖扶贫项目。
据委荣村党支部书记韦忠介绍,今年委荣村养殖基地首批乌鸡上市后,预计能够带来30余万元经济效益,参与养殖的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还有部分可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充分利用“企业+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电商”扶贫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成功打响了东兰乌鸡扶贫产品品牌,东兰乌鸡已远销全国各地。
新闻推荐
●喜观新貌本报记者韦鹏雁11月20日,记者前往东兰县隘洞镇切傲屯采访。采访车在山中穿行,路边都是高大的板栗树。今年的板栗...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