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脱贫攻坚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韩江

河池日报 2018-10-24 08:49 大字

10月16日,“脱贫攻坚看河池”全媒体采访行活动(B线组)采访团第一站走进东兰县,深入扶贫车间、产业扶贫示范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感受河池市扶贫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

扶贫车间能就业

当日,在三石镇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对一个个电器零部件进行检查和拼装。

“你们几点钟下班,有多少工资?在车间上班累不累?”走进扶贫车间,记者们与车间工人交谈起来。“八点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40岁的韦永兵边干活边回答,他对扶贫车间这份工作十分珍惜,也很满意。

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项目是东兰县与深圳协作的扶贫项目之一。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深圳市及龙华区两级财政共投资约3500万元,在东兰县建设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该产业园项目由三石镇扶贫大车间、13个乡镇扶贫车间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东巴凤分院)组成,目前已引进东兰俊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3亿元。

据悉,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主要生产苹果、华为等知名品牌手机零配件,预计可安排东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群众约1万人就业,带动约3300人脱贫,每年实现产值约10亿元,实现劳务收入约3.6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促增收

在武篆镇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产业扶贫示范园,采访团就农民脱贫、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了采访,深切感受贫困村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

深秋之季,“阳光玫瑰”葡萄产业扶贫示范园内,葡萄藤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葡萄园负责人梁贤勇介绍,“阳光玫瑰”葡萄一年可采收两季,盛产期每亩产量可超过1000公斤,每亩年收入达6万元。

据悉,该葡萄示范园种植面积100亩,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合作模式,由县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提供土地,当地贫困户参与种植管护。

“项目土地流转涉及东里村126户530人,每年土地流转收入9万多元,务工收入30多万元。全村有59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入股的贫困户还能获得葡萄销售的额外分红。”梁贤勇说,扶贫项目既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收入,又让贫困户劳有所得,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悉,近年来,东兰县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制定147个行政村经济发展规划,并在50个行政村各打造了1个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突出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产业富民打下良好基础。

示范引领兴产业

在兰木乡优质墨米产业示范区,千余亩稻田中央用墨米稻栽种“画”出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红色东兰”字样特别引人注目。如今,墨米即将成熟,一阵阵风吹来,黄澄澄的稻田翻着金浪。

近年来,东兰县围绕“发展产业促脱贫”的思路,着力打造优质富硒墨米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带动和引领贫困户脱贫。目前,核心区种植墨米3700亩,其他乡镇、村屯种植墨米面积达3.6万亩,带动全县24248户农户种植墨米,其中贫困户2890户。目前,98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墨米实现脱贫。

“墨米在价格上很有优势,能卖出好价钱。”兰木乡定桃村村民黄大设说,市场上墨米每斤价格要比普通米高出3元到4元。今年,他家又扩种了2亩多。

2017年,示范区(核心区)经营主体总收入6480.45万元,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72元。

新闻推荐

唱起山歌 赠戴绣球 东兰乡亲欢送深圳 20名中青班学员

东兰讯9月29日,深圳市委党校中青班20名学员圆满结束了在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三同”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启程返航。一...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