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庭和睦 乐于助人 四世同堂 103岁失散老红军晚年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罗春媚

河池日报 2013-09-06 20:51 大字

 

“我的妈妈现在有政府每月发放的失散红军优抚补贴989元,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80元,高龄老人补贴100元,晚年生活有了保障。”9月1日,东兰县武篆镇中和村退休教师陈自立说。陈自立的妈妈陈妈兆红,出生于1910年,曾用名莫的勇,现年103岁,从1998年起享受失散红军待遇。

身份确认

 

有据可查

由于陈妈兆红老人年事已高,已经记不清当年参加革命时候的细节。陈自立说,他幼年的时候,听妈妈说过在红军队伍中做宣传员的事情,通过演出文艺节目,鼓舞红军士气,但什么时间和什么原因离开红军的,他也记不清楚了,但认定陈妈兆红是失散红军是经过严格审查的。

为了核实陈妈兆红的身份,9月2日记者在东兰县档案馆33-7-40案卷中查找到1988年5月3日填报的《红军失散人员定补审批报告表》中记载,陈妈兆红于1929年至1931年在太平区赤卫队第一连第一排第三班任宣传员,1931年在太平区离队回乡。后被批准为革命老人,1988年7月6日由东兰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陈妈兆红认定为红军失散人员,每月定补22元。那么,赤卫队员是否可以享受失散红军待遇呢?

记者查阅到1990年8月23日东兰县落实红军失散人员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发现,1987年至1988年9月15日,全县认定失散红军1843人,经审查,不合格16人,死亡92人,现有持证者1735人。为维护“红军失散人员”的光荣称号,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优抚政策,对全县“红军失散人员”的定优定补进行复查,但被批准为革命老人的不属于复查对象,因为他们原来是农军,后又参加赤卫队打仗。

家庭和睦

 

四世同堂

据村邻讲,陈妈兆红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几乎没有和村民发生过什么矛盾。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她都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付出逐步改善家里的条件,并将子女培养成教师和干部,在当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

已经103岁的陈妈兆红膝下有3子1女,12个孙子孙女,2个重孙,都身体健康,现在是四世同堂。陈妈兆红耳朵听觉很灵敏,视力有所减退,生活一直可以自理。陈自立说,2011年11月份,妈妈意外跌倒伤到腿上的筋骨,此后行动就受到了影响,现在需要靠人搀扶才能行走。

陈自立说,妈妈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惠人,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着和谐、温暖;她精心维护着一家人的浓浓亲情,使他们兄妹4人和睦相处,从来没有过大的家庭纠纷,有小的摩擦,都会被妈妈智慧化解。

失散红军

 

幸福晚年

记者在武篆镇了解到,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抚工作,对优抚对象的生产生活给予特殊照顾,尽量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该镇一负责人介绍,镇里把陈妈兆红这样的百岁革命老人列为重点照顾对象,在生活上,每月及时发放失散红军优抚补贴989元,高龄老人补贴100元外,老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80元,使她的晚年生活切实有了保障;在看病就医上,政府还多次联系爱心医院到镇里开展活动,为陈妈兆红等革命老人、优抚对象免费检查身体和赠送药品,且在他们住院时,也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春节或重阳节,镇领导多次到他们家看望和慰问,而当他们遇到家里房屋修缮等事,政府都会给予补贴。

陈自立说:“政府的优抚政策做得很到位,不光不愁吃穿,说良心话,政府发的补贴老人自己是花不完。有了政府的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家庭的和睦,他们晚年更幸福。”

新闻推荐

《神奇三石》举行首发式

本报讯

 

(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实习生

 

 

理)

 

一部以纪念韦国清上将诞辰100周年为契机,旨在解读韦国清...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