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础设施大改善 群众生活节节高——东兰5位开国将军故里走访见闻 本报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韦东平 实习生 廖理

河池日报 2013-09-11 20:48 大字

 

去年以来,东兰县以开展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整合4000多万元资金,将通往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5位开国将军故居的道路硬化,总里程72.5公里,造福沿线群众近4万人。

巴拉至弄英公路原为国道323线,是通往韦国清故居的一条三级柏油路。提高公路等级,完善路网建设,是将军家乡群众的希望。现今,全长12.5公里,投资2000多万元的巴拉至弄英公路已竣工使用,有效改善了沿途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

韦杰中将故里——东兰镇仁义村,过去群众从这里到县城,要费数个小时,现在开车只需40分钟。13公里的仁义村到县城公路建成后,这里的养殖大户韦冬艳真切感受到道路修通硬化带来的实惠。今年,韦冬艳养猪200多头,目前已出栏三批120多头;养羊100多只,目前已出栏60多只。收入大幅增加的韦冬艳表示,今后她还要加大投入,扩大养殖规模。

韦杰中将故居所在的自然屯目前有6户人家,这里尽管是石山地区,但生态保持完好,村民们正发扬着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依托生态优势种桑养蚕、种草养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水电路等设施完备。村民表示,如果能解决好他们的移动通讯难问题,那他们就更知足了。

覃健中将故里——大同乡板坡村,过去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40多人。如今,板坡村群众继续发扬老区精神,自力更生,建设家园。记者来到覃健将军故居,感受最深的不是这座故居的壮族民房特色,而是周边连片种植的甘蔗。故居右侧甘蔗地里还竖立着一块牌子——大同乡板坡村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韦直均告诉记者,这里的群众一直以来以革命前辈为榜样,积极追求上进,目前全村现有党员49名。村里的每名党员都种蔗养蚕,平均每户有桑田3亩多。在村党组的引导和带领下,目前,板坡村已发展种植甘蔗1200多亩、桑田250多亩,此外还发展有板栗、油茶等产业。去年,该村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

东兰县里除了修复覃健故居、建设村文化室和篮球场等设施外,还修建了2000多米的防洪河堤,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田地容易被洪水冲毁的老大难问题。村民韦时安说,有政府的关心,我们更要多发展经济,改变家乡的面貌。

韦祖珍少将故里——东兰县隘洞镇那坤村,2012年,为纪念韦祖珍诞辰100周年,东兰县整合资金,对韦祖珍故居进行修复,新建韦祖珍少将陈列室,同时还修建了通村水泥路,如今,将军故里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韦祖珍故里位于红水河边上,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共居住有100多户400多人。当我们到来时,韦祖珍孙辈家属韦家万正对韦祖珍的故居进行清扫,整理故居的物品。韦家万说,他经常来这里清扫,到节假日时,过来参观、瞻仰的人较多,都是来看革命老一辈们事迹的。村篮球场、舞台和凉亭,成为了群众娱乐的主阵地。那坤村村民告诉我们,自从这些设施建成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作为东兰板栗的主产区,过去那坤村户均种植板栗20亩以上。一到板栗收获季节,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板栗的销售问题,“肩挑马驮搬上船,半夜出门伴月归”是当时的写照。

去年,投资1800多万元的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今年,那坤村又迎来板栗的丰收年。如今,挂在韦祖珍故里的群众脸上不再是忧愁,而是丰收的喜悦。

覃仕冕少将故里在东兰县长乐镇那标村的一个自然屯,位于东兰至九圩老路的边上。这里还居住着6户人家,但山地资源很丰富。采访时,村民带我们上山去看3年前刚种下的油茶,现已是果满枝头。目前,该屯共种植油茶100多亩。

近年来,东兰县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帮助覃仕冕将军故里群众解决了饮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并通过产业扶持逐步解决贫困问题。如今,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楼,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等家电配备齐全。

新闻推荐

老人翻车受伤法警热心救助

东兰讯

 

近日,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骑自行车时,为避开对面正在作业的洒水车,不慎翻车受伤,幸遇热心法警及时伸手援助。9月10日...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