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掀一场美丽家园的“自觉革命” ——东兰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走笔 □ 刘廷智

河池日报 2013-08-26 20:56 大字

 

革命年代,东兰儿女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引领下“自觉革命”,立下千秋功绩;如今,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老区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又掀起一场美丽家园的“自觉革命”,取得了喜人成效。

切罡屯:迅速行动抓“先机”

“说起清洁乡村活动,这个屯占尽‘先机\’。”该县兰木乡党委书记韦建锋说,县里还没开会部署活动,切罡屯就抢先一步动起来了。

原来,自治区召开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当天,该屯就召集群众收看电视,讨论屯里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专门制作板报张贴上墙,把屯里需要完善的12项工程列出来;并制成宣传单发到各家各户,要求群众“一旦有工作队入村,就全力支持做好配合”。

正是在抓“先机”理念指导下,切罡屯迅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楼房美观整洁,道路硬化干净,保洁员按时清扫公共场所,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事实上,2008年以来,切罡屯就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屯里大小事,集体来会商,定期开展卫生和“六好”评比活动,分好、中、差3个等级给各户家庭打分,并公布上墙,群众早已养成清洁卫生意识。

“要是12项工程都能搞好,切罡屯不会比城里的小区差!”该屯农民理事会会长黄社尤满怀期待地说。

黄大康:开动脑筋搞“发明”

将废弃的搅拌机水泵倒立,上接烟管,中开进料口,下焊灰烬出口……将垃圾从进料口倒入,底下点火,便燃烧起来。

这是东兰镇江洞村农民黄大康发明的第一个垃圾焚烧炉。

“垃圾是农村的一大公害!”黄大康说,村民将垃圾随处乱丢,污染河流,肮脏道路,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他就寻思:能不能制造一个焚烧炉,把垃圾就地烧掉?

说干就干。他找来报废的混凝土搅拌机,拆下水泵,将其焊接制成“焚烧炉”。在实验中,连“尿不湿”在炉内也被烧尽,效果很好。

初战告捷后,他又进一步改善,选用更轻巧的钢板来焊接制造焚烧炉。目前,他已制成12个,均投放到边远的村屯使用。

“现在这样焚烧,还有点烟尘污染。下一步,我计划在烟囱处加水过滤,将污染降到最低。”黄大康说,这灵感来源于水烟筒。

“制造一个活动式简易垃圾焚烧炉花费六七千元,而新建一个传统垃圾焚烧炉至少要花好几万元。”该县分管清洁乡村活动的县委副书记黄永红说:“东兰乡村分散,这样的焚烧炉,对处理边远和交通不便的村屯垃圾,本小利大,作用明显。”

目前,黄大康已申请发明专利。

巴更屯:誓建库区好“桃源”

在长乐镇更乐村巴更屯,养殖大户韦兰凤一家今年“亏大了”。

原来,她家在村门口的坡豪湖搞网箱养鱼,还开了一家农家乐,供游客休闲垂钓,每年投放鱼苗1万多公斤,收入不菲。但因村里统一清理湖面的网箱,损失不少。

“刚开始清理的时候,有点接受不了。”

 

韦兰凤说,但是在镇、村领导多次做思想工作后,为了美丽家园,为了子孙后代,她和家人也想通了。如今,韦兰凤一家已“改行”搞装潢和养猪了。

巴更屯属岩滩水电站库区后靠安置的移民点,湖光山水,景色迷人,是生态休闲旅游的胜地,但自从村民在湖中设立养鱼、养鸭网箱后,再加上随处丢垃圾的习惯,这里的环境卫生日益恶化。

为保护自然环境,村里决定清除湖面上的2964个养殖网箱,转而成立养殖合作社,集体养鱼,不用网箱,不撒肥料,让鱼自然生长,每隔3年打捞一次,销售后分成,村里不管老小,人人有份。

如今,屯里每天都有人清扫房前屋后、主干道、湖面、码头、巷道的垃圾杂物,环境卫生发生很大变化。

看着清洁的湖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该村党支书肖建生说:“我们一定要将坡豪湖建成库区的世外桃源!”

“清洁乡村活动中,东兰以行政村、村民小组、农户为单位梯次划分清洁责任区,实行‘清洁行动\’网格化管理,按照挂村领导包村,挂村镇干、村干包片,村民小组长、无职党员包组,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原则,做到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切实把‘官动民不动\’转化为‘干群一起动\’,使清洁乡村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县委书记黄贤昌道出该县清洁乡村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东兰“全县大接访日”解决群众“小问题”

图为东兰县“接访日”活动现场。韦琳芳 摄

 

东兰讯

 

“感谢县里举行这次接访日活动,帮我解决了一直发愁的领取养老金问题,我以后养老有了依靠。”8...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