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插青生活 ■林梦云

河池日报 2013-07-18 09:35 大字

 

1968年的一个冬日,结束了五年多的大学生活后我来到了东兰。因为是从旧学校里来的,所以我被派到离东兰县城数十公里的三石泗爷大队插队,住在弄纳生产队队长韦卜雨的家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同吃”。泗爷属大石山区,这里种植的大都是玉米、南瓜、火麻。吃的自然就是玉米粥、南瓜苗。玉米收获了,晒干,磨成粉,做饭时,煮一锅沸水,把玉米粉一把把撒进锅里,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搅拌,直到玉米粉熟了,才停止搅动,玉米粥便煮好了。盛在碗里,黄灿灿的,社员喝上几碗就能应付一天的繁重劳动。

在那个年代,壮族同胞是很少有肉吃的。要吃肉,得等到过大年杀年猪时才有肉吃。壮乡人有个习俗:过年要杀年猪——只要养有年猪的。过年了,生产队放假,社员家轮流杀年猪,大家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猜码划拳,吃完这家又到另一家杀猪。我的酒量有限,喝不到几杯就醉了……

“同住”。那时,泗爷的壮族同胞住的多半是两层的木楼,上层住人,底层是猪栏、牛栏,中间用竹板、木板隔开,只留下一个洞投放猪草、牛料。人畜同居,好在是木楼,八面来风,臭味早被风吹散。只是卫生间太简陋了,只在木楼的旁边用石块围成半米多高的半圆,周边的人都看得清楚。

在和社员“三同”的日子里,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锻炼队的每个队员,都喜欢学壮话。我们聆听他们讲壮话,模仿他们的发音。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就能听懂壮话,会讲壮话。我会壮语,对于我后来的工作、学习,乃至谈恋爱都有一定的帮助——这是后话。

“同劳动”。劳动是我们的一门功课。我们的工种有翻地、放粪、种玉米、扛木头、打炮眼、点石炮、砌墙保土……不能尽述。我们生产队建仓库,要到很远的高山上运木料。木料又长又笨,需要两个人共扛一根。我的肩膀长期不挑不扛,甚是娇嫩,“木尾”一压,就发红、发痛。扛不了多远就要换肩,换来移去,我的肩膀还是顶不住!

干了重活之后,再去干放粪、种玉米等农活就感觉轻松多了,简直不在话下。

因为工作需要,一年之后,组织上还是把我调离泗爷,当老师去了。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这一离开就是四十三年!四十三年来,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泗爷的朋友想必也如此。

新闻推荐

抓教育强素质 重整治优环境 东兰“五重五强”提升干部执行力

东兰讯 今年以来,东兰县围绕“五重五强”开展“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推进年”活动,以整顿“一大纪律四大环境”为抓手,着力“治庸、治懒、治散”,实现干...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