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搬出大山天地宽——东兰大石山区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致富记 □见习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覃凤勤 梁萍 韦振宁

河池日报 2013-02-22 23:24 大字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东兰县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从大石山区喜迁新居的移民群众,笑意荡漾在脸上,喜悦爬上眉梢。

搬出山沟沟

 

解了六大难

准备过新年了,外出务工的29岁青年覃培真回到老家,高高兴兴地将家具搬进新房。“原先住的地方在大山里,不通电、不通水、也不通路,从镇政府走回家要两个半小时。现在,新家就在公路边,十分方便。”

覃培真一家有6口人,原是东兰县三石镇仁合村弄四屯人。2009年,他和泗爷、美逢、四合等几个村的125户人家集体搬迁到三石镇的多娴安置点。他告诉记者,他家以前住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年货不好买。今年春节,他去县城买了好多年货。这些年,他和妻子外出务工挣了十多万元,现在新房建有三层半高,建筑面积共260多平方米。

“群众渴望改变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同行的三石镇镇长韦成介绍,该安置点最初的指标只有90多户,提出申请的却有四五百户。针对此情况,政府多方向上级争取名额并通过集资,使名额增加到了125户。房子由群众筹资自建,征地费由政府补助2000元/人,最高补助1万/户。水电路、道路硬化、绿化等公共部分由政府无偿实施。

据了解,东兰县至今仍有1.2万户4.65万人生活在边远、高寒、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近年来,该县充分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机遇,以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为主,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六难”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十一五”期间,东兰县累计投入资金4421万元,先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42个,解决11个乡镇43个村屯1507户6912人的居住难题,建设搬迁群众住房11.167万平方米、乡村道路47公里、人畜饮水48处,铺设人畜饮水管道112.5公里,架设电路50.5公里。

发展多种产业

 

打造致富家园

在三石镇那桑安置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气派的村门,上书“洪福山庄”,村门是群众自发筹建的。该新村是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石第一安置点,村里56户均为壮族人家,来自美逢、板文等5个行政村。

居住在此的原美逢村村民韦盛锋说,搬迁前,交通极为不便,大人送小孩去村部小学念书,一天要将5公里的山路走2个来回。“现在家就在公路边,送小孩读书、回家都很方便。”韦盛锋回忆,6年前刚申请安置时,其中一户黄姓人家因为穷,借钱交了1万元押金,“当时户主连5元钱路费都拿不出,还是借的。现在,他不仅建好了三层半的楼房,还买了小车”。目前,整个新村已经拥有了8辆小车。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渔船熄火失控遇险海事部门及时救助

东兰讯

 

3月6日12时许,河池海事局东兰海事处执法人员在红水河巡航检查时,于东兰县红水河大桥附近水域发现有一艘渔船疑似失去动力,在水中顺流而下,船上...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