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校园我的家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梁萍
图为黄福锦在给孩子们做课后英语辅导。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大山深处的东兰县长乐镇英发小学采访西部志愿者黄福锦,未曾想却遭遇了数十名学生的“围攻”,她们排成人墙堵住我的去路,一起央求我“不要带走我们喜欢的黄老师”,由此,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一个在这里仅仅工作3年的老师,靠的是什么赢得了这样多学生的“拥戴”呢?
见到黄福锦的时候,他正在给同学们上英语课,循着传出电子喇叭讲课声音的窗口望进去,只见一位浓眉大眼、身材适中的男教师正在讲解单词,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牢牢地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随着他讲解的一步步展开和他通俗、易懂、风趣的传授方式,不时引起同学们的欢快笑声,并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单词的读音的掌握和记忆。
黄福锦2008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时,他参加了全区“村官”招聘考试,并进入了面试,在面试前,他获悉西部计划志愿者也在报名,便放弃了“村官”的面试,成为一名支援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他来到东兰后,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最基层学校任教,后来被安排到东兰镇乐里小学支教一年。“那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山区教师的缺乏,感受到了山里孩子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让我确定了人生的方向,让我产生了扎根山区学校的想法。”黄福锦回忆说。2009年,他参加并通过了特岗教师的考试,来到了英法小学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和4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英发小学校长韦忠告诉记者,以前,学校的英语课教学很薄弱,为了开设英语课程,学校派出一名教师到宜州进修1个月,回来就担任起学校的英语课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黄福锦老师的到来,从根本上提升了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由过去的“业余”变成“专业”,英语教学成绩在全镇由落后变成名列前茅。
韦忠说,黄老师到学校后,担起了4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和2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班主任,工作量很大,但他坚持当天的工作不过夜,学生的作业必须当天批改完,被师生们誉为“熬夜王”。最难能可贵的黄老师心系学生,来到学校后,他把自己的100多册图书全部捐给了学校的图书室,同时用自己的电脑向学生们传授计算机知识,使部分学生学会了上网和通过电脑登记和管理图书的技能,拓宽了山里孩子的知识面。
10岁的韦慧莹同学说:“黄老师教我们上网购买工具书,让我们了解到了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我们同学都很喜欢他。”
黄福锦发现学校的寄宿生很多,不少学生不仅离家路途遥远,并且家境贫寒,平时有个头疼感冒等疾病,都因为无钱医治,而是硬挺着,让他十分心疼。2009年起,他就自费购买了一些常用药品,开设了学生健康“卫生箱”,使学生有了头疼脑热等疾病,都能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他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他在坚持实地家访的同时,也经常采用“电话家访”的方式,向在外地打工的家长们通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使留守儿童们有了更多和家长沟通的机会,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他的手机也成了学生们的“公用电话”,只要想和父母联系,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黄老师借电话,全校195个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用过他的电话。
黄福锦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助学组织联系,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2011年,他通过网络上联系到“红尘有爱”助学组织,先后为学校的8名学生每人联系到600元的资助,目前,第二批请求资助的学生名单已经上报,在等待最后的批复中。
采访结束了,记者问起黄福锦以后的打算,他肯定地说:“虽然现在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但只要这里需要,我就在学校做下去,把山坳里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的青春和后半生全部交给山里的孩子们,因为他们需要我,我也爱他们!”
新闻推荐
东兰讯 近日,东兰县武篆镇针对“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及庆祝活动,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妇女群众之中。 &nb...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