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富民安心”——党代表畅谈“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 本报记者 张锐锐 特约记者 刘廷智 通讯员 韦晓军
东兰县东兰镇同拉移民村,过去因上访密集而被冠以“上访村”的名号。如今时过境迁,3100多名同拉人发展产业,安居乐业,成了富裕村、平安村。
“同拉村的喜人变化,靠的是村党支部坚强引领,靠的是全村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东兰县政法委书记陆胜深有感触。
东兰是岩滩库区移民安置重点县,涉及8个乡镇3.9万余名移民。长期以来,由于库区人地矛盾突出,群众生活困难,库区移民要求解决生计问题的愿望非常强烈,影响和谐库区建设。
“库区和不和谐,关键看发展与服务是否做到家。”有过库区工作经历的陆胜最有发言权。2003年,时任东兰县大同乡书记的陆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该乡信河村进行库汊拦网养鱼试点。该项目实施仅1年就有收入,移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到养鱼是一个增收的好项目。随后,库汊养鱼项目在大同乡各龙村,长乐镇坡豪村、永模村,长江乡周乐村等相继实施推广。
在做足“水”文章的同时,东兰县通过开展岩滩库区包村帮扶活动、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和开展“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活动等,扎实推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库区养殖业、红水河旅游业和库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增加移民收入,从源头上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发生,为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夯实根基。
“库区稳不稳,就看群众腰包鼓不鼓。”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东兰县长乐镇永模村党支部书记陈亮,结合多年库区生活经历介绍说。
永模村位于红水河畔,辖17个村民小组。1992年,岩滩电站蓄水发电后,有12个村民小组变为库区,1400多人靠国家发给的库区补助粮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自2005年7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移民群众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陈亮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移民群众转变思想,成为自力更生的主体,尽快致富。
陈亮首先把目光投向村里那一汪库水。2005年,他申请40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示范,养殖的大头鱼、罗非鱼和鲤鱼年底就给他带来了丰厚回报。2006年,就有40多户群众“靠水吃水”开发拦网养鱼400多亩。
为帮助群众共同致富,陈亮创建了“农家课堂”,建起了拥有2000多册实用技术书籍的“农家科技图书室”,让附近群众有了学习实用技术的“充电站”。陈亮还通过“远教喇叭”,向群众发布最新致富信息,群众在学习和掌握了新的技术后,大胆发展科学种养业,近几年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排在全县前列。
尽管群众收入不菲,由于受客观因素限制,一旦天灾人祸,群众容易“返贫”。为此,陈亮必须往大处长远处着想,让群众有稳固的收入。
2008年,借着国内外许多客商到东兰寻求商机的机遇,陈亮多次向镇、县领导提议开发坡豪湖,并保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征地、拆迁等工作“拿下来”。陈亮的诚心打动了县、镇领导,也打动了前来投资的新加坡著名旅游开发商魏旭新。魏旭新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坡豪湖兴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垂钓于一体的度假村,目前度假村已建成开放。
“现在坡豪拦网养鱼场是库区12个队2020人的集体资源和财产,不管男女老少人均只准投一股,通过集体开发、集体管理和集体分红,让移民群众人均每年最少坐收‘渔利\’300元以上。”陈亮对库区移民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新闻推荐
东兰讯
为使广大人民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做好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东兰县工商局日前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市场专项监督检查...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