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会战搭建平台 特色产业添活力 东兰经济增长保持“八连跳”

河池日报 2011-03-17 10:08 大字

 

东兰讯

 

东兰县依托大会战搭建的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以来连续3年被自治区评为科学发展进步县,2010年被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称号。

2003年,自治区实施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让东兰人民得到了实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下同)的1161元增长到2010年的2943元,增长2.53倍;财政收入从5740万元增长到13026万元,增长2.26倍。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交通、电力、电信、防洪、农贸市场及政法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投资环境,使该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大会战后,该县围绕重新构建特色资源型加工业体系的目标,借助自治区工信委对口帮扶良机,投资6000万元开辟出6.0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工业集中区,被自治区确认为全区B类产业园区。大打“特色牌”、“优势牌”、“资源牌”,先后引进20多家企业入园,形成了以板栗、中草药和桑蚕等三大加工企业为主的特色资源型工业体系。2010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7881万元,是2002年的5.56倍。

特色产业飞速发展。大会战后,该县主打板栗、桑蚕、中药材种植和三乌鸡养殖,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优质板栗种植面积23.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年板栗产量1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此项增收近200元;桑园种植面积近3万亩,去年养蚕收入3043万元,养蚕户户均增收4671元,蚕农仅桑蚕人均现金收入1170元;建起果园式三乌鸡养殖示范场95个,三乌鸡养殖示范点146个,三乌鸡养殖户达1万户,三乌鸡存笼102万羽,年产肉鸡40万羽;建立133.3公顷岩黄连示范基地、66.7公顷猫豆示范基地、33公顷肿节风示范基地、4666.7公顷喜树示范基地,直接带动2万个农户增收。

旅游业一片“艳阳天”。东兰有革命遗址45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大会战后,该县按照“唱响红色旅游,做强铜鼓文化,打造养生胜地,带动自然山水风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的旅游开发思路,精心打造“红、金(铜鼓)、绿”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先后筹资1.3亿元兴建和维修各个红色景点,完善了“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自治区纪委、河池市委在东兰烈士陵园挂牌成立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4年多来,共有近2万党员干部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铜鼓文化,民间铜鼓收藏馆已对外开放,铜鼓铸造厂已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铜鼓风情村”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201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7倍和22.9倍。

(刘廷智)

新闻推荐

首届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月底举行

本报讯

 

3月17日,首届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广西新闻中心举行。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覃溥、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余小军,河池市委常委、...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