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丰衣足食百姓乐——东兰老区跨越发展60年之三 □ 本报记者 韦立标 张锐锐 通讯员 韦春晖

河池日报 2009-11-03 10:35 大字

 

从温饱不足到丰衣足食,从单一粮食种植到特色农业遍地开花,从粗放生产到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九分石头一分田”的贫瘠土地上,东兰县农林牧渔业阔步前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初期,东兰农业基础条件差,粮食作物品种单一、产量低。1952年,农民人均有粮不足50公斤。改革开放以来,东兰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良法。经过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如今全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推广覆盖率达98%,杂交玉米推广覆盖率达93%,各种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51138吨,农民人均有粮200公斤以上。

加大农业产业化规模,以工促农。该县依托花神丝绸集团,发展种桑养蚕业,2008年全县桑园面积3.8万亩,鲜茧总产量达1400吨,产值2500万元;依托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5万亩;依托华海食品公司,发展旱藕生产及粉丝加工业,2008年,全县旱藕种植面积达1.2万亩,粉丝加工业总产值800万元;依托县墨米酒厂发展墨米种植生产,全县每年间、混种墨米面积达1.5万亩。

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畜牧水产养殖,形成了以库汊拦网养鱼、网箱养鱼为主的高效淡水养殖、特色东兰乌鸡养殖、山羊、肉牛养殖四大养殖基地,牧渔业成为东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8年全县生猪出栏9.7万头,牛出栏1.34万头,山羊出栏6.69万只,家禽出笼107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1413吨,水产品产量3054吨,同比分别增长6.18%和30.23%。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9819万元,同比增长7.52%。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9%提高到47.5%,农民从水产畜牧业中获得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

东兰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石山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使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2001年该县开始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相结合,截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万亩,配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0万亩,配套封山育林4.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出产林产品和林副产品总产量约16万吨;木材7.5万立方米,总产值可达4.7亿元。

同时,该县利用东巴凤三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机遇,共完成改燃节柴灶50157座,沼气池37363座,节柴灶入户率达95%,沼气池入户率达70.7%。改燃节柴和沼气建设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据测算,37328座沼气池年可为农户节柴7.5万吨,保护3.7万亩以上生态资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东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30万元飞跃到2008年的6亿多元,增长83.3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50元上升到2008年的2380元,增长47.6倍。

新闻推荐

减负政策落实到位,今年前10月 东兰发放惠农资金4200万元

东兰讯

 

“感谢政府落实农民减负政策,让我全年共领到‘家电下乡\’、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4650元。”近日,东兰县花香乡坡峨村唐美屯覃国荣高兴地说。&n...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