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山区勇于求变 选准产业勤劳致富
黄昌西细心照料吴茱萸,今年喜获丰收。 (覃捷摄)
本报记者杨 静通讯员覃 捷
当前,在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那贡坡的吴茱萸基地,吴茱萸的采收工作已近尾声。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新乐村大化移民黄昌西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家的吴茱萸收成有1000多公斤,预计收入6万元左右。
勇于求变、选准产业的黄昌西,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蜕变。
求变——
他走出大石山区寻找新机遇
在1996年以前,黄昌西的家在严重石漠化的大化县大石山区,黄昌西曾尝试种核桃、红枣、剑麻,结果不是种不出,就是卖不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移民搬迁来到新乐村,住进了27平方米的安置平房。“这里的条件确实比老家好太多了,是一个能够种出水稻和甘蔗的地方。”黄昌西看到了生活新希望。
黄昌西非常勤劳,起初还没有分得土地,村里发展龙眼种植产业,他每天到地里帮老板挖坑,每挖一个1立方米的树坑才得到2元钱。黄昌西说:“当时没有机器,全靠人力,我最多一天可以挖15个坑,得30元。”不挖坑的时候,他就上山开荒砍木头卖钱补贴家用。几年后,政府分给每户移民5亩的山地,当时山上没有道路,满满一车的水,用牛车拉到地头就只剩一半,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勉强维持生活。随着两个孩子长大,都考上了大学,黄昌西的生活压力更大了。几年前,黄昌西被认定为贫困户。
转变——
发展特色产业选对路子
4年多前,一个名叫黄炳珠的外来客来到了新乐村,想在这里发展吴茱萸种植产业。每次动员会,黄昌西都去参加。当时绝大多数村民不知道吴茱萸是什么,而且不是立马见成效,要等两年后才有收入,许多村民纷纷反对。当时,黄昌西很忐忑,但看到诱人的“蓝图”:2年之后,吴茱萸每亩可收入8000元以上,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出种苗、肥料、技术并包收购,农户只要出土地和劳动力,收成之后产值三七分成,农户可以获得七成。这可让黄昌西下定了决心,要试一试。
黄昌西成为村里首批签约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拿出了家里的4亩土地,拔掉了地里的甘蔗苗,改种吴茱萸。因为种植时间有些滞后,加上技术管理经验不足,新种下的吴茱萸苗就出现了大面积死苗的现象,那时其他种吴茱萸的村民都吵嚷着要把吴茱萸拔掉,这让黄昌西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党委、政府送来了好政策,每亩给予800元补偿。有了政策的扶持和致富带头人的帮助,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黄昌西没有失去发展吴茱萸产业的信心,补种了新的吴茱萸种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16个月后,吴茱萸结出了果实。当年合作社分红时,黄昌西得到了8000元,在分红聚餐的时候,黄昌西笑着留下了泪水,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们家脱贫了!
2017年,吴茱萸进入丰产期,黄昌西的4亩吴茱萸共获得分红3.9万多元,这不仅彻底改变了黄昌西的生活,更给了他发展的信心。当年,他又扩种了4亩吴茱萸。2018年,黄昌西种植吴茱萸获得分红5.1万多元,卖出吴茱萸种苗获得4万多元,全年共收入9万多元。
蜕变——
成为致富能手今非昔比
脱贫了,增收了,黄昌西建起了三层半的新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连电脑都有了,两个儿子也顺利大学毕业,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
因为在老家还有很多亲戚,过年过节或者有红白喜事,老家的亲戚都会请黄昌西回去。前几年因为家里困难,夫妇俩也不好意思经常回去。种植吴茱萸致富后,他每次都高高兴兴地回去。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老家好多了。”黄昌西说。老家所在的村屯没有公路直达,搭汽车到村口后,要步行一个半小时,翻越两个山头才能到达居住的地方。房子依然是用木头搭起来的架子楼,第一层养猪牛羊,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存放干玉米。迫于土地资源限制,产业发展也并没有太多改变。而他所在的新乐村,水泥路不仅通到了家门口,还通到了他家的地头。
新江镇新乐村第一书记杨柳艳说,黄昌西从贫困户成为致富能手,正是因为勤劳和选准了产业,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王伟、吴小若)7月12日,2019年柳钢“青春扶贫你我同行”爱心认购活动在柳钢文化中心前广场火热举行,来自河池...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