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养蛇 回城生活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韦哲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加司村吞乐屯及其周边村落掀起了养蛇热潮。
“一条蛇从孵化到出栏,大约2公斤,投资约120元,而售价达300元左右,收入可观。”加司村支部书记韦柳说,“蛇产业将是我们村的黄金产业。”
当地最先发展养蛇的是吞乐屯村民韦方恒及其堂哥韦方泉。2013年,兄弟俩结束打工生涯,产生了回老家养蛇的念头。因为在打工时,他们接触到多家蛇类养殖企业,了解到蛇类养殖前景广阔。
随后,韦方恒在老家建造蛇房,并购进3000枚水律蛇蛋。韦方泉则在百敢屯以每亩600元租用贫困户的3亩土地,加上妻子家的1亩多土地建造蛇房,购进1000枚水律蛇蛋,进行孵化试养。
“首批养殖一帆风顺。”韦方泉说。2015年底,韦方泉销售额达23万元,纯收入10余万元。
养蛇不像打工那么辛苦劳累,每天早上从县城驱车20分钟到山里喂饲料两个小时,然后返回城里生活,轻轻松松。2016年,韦方泉挑选第一批养殖的200条蛇作为种蛇继续饲养,并将蛇产下的2700枚蛇蛋进行孵化,同时引进3000条蛇苗,扩大养殖规模。
“只要了解蛇的生活习性,掌握孵化、喂养、保温技术,避免咬伤,养蛇风险就小。且养蛇不愁销路,价格下降的话,可以不卖。蛇只要有水喝,两个月不吃食物也不会死,是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韦方泉说,今年,他所养的蛇可产蛋近万枚,加上商品蛇销售,收入20多万元没问题。
看到养蛇有如此广阔前景,已经搬迁到县城居住并在城里做生意的吞乐屯青年韦松森、韦宇平等人纷纷回乡养蛇,出现了在山里养蛇、在城里生活的景象。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加司村党支部顺势发动贫困群众参与养蛇,助力脱贫攻坚。
2017年,韦方年、韦庆昌苦于没有资金,养蛇无法起步。韦方泉分别给他们赊了2000枚和1000枚蛇蛋,并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此外,还赊给饲料,待有收入后再收回成本。
2018年,已经脱贫的残疾人韦庆飞,也打起养蛇致富的算盘。他与儿子一起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蛇场,购进1200枚蛇蛋,由儿媳留守家乡养蛇。如今,韦庆飞蛇场已存栏800余条水律蛇,每条重1.5公斤左右,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期间,韦庆飞得到了韦方泉的各种帮助。
其实,村里只要有群众养蛇,从建蛇房到孵化、育苗,韦方泉都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蛇蛋的血丝断了,那就是死胎。”韦方泉说,“这种情况,我一看就懂,也乐意将经验和大家分享,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村支书韦柳积极带头发展养殖。2018年,韦柳引进1500枚水律蛇蛋进行孵化,并成功孵化出1420条,成为孵化率最高的养殖户。他计划12月出栏800条,预计纯收入10余万元。在韦柳影响下,他在县城居住的3个哥哥也回乡养蛇。
目前,吞乐屯养蛇大户共有16户,全村养蛇群众已达30户,其中贫困户7户,养蛇规模达4万多条,如果年底全部出栏,预计收入逾千万元。
如今,加司村正努力动员更多的群众发展蛇类养殖,努力把蛇产业打造成黄金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薇通讯员罗利艳何詠合)曾在大化县烟草专卖局工作的钟某吉,对外声称其是烟草局领导,可从烟草系统内部平台买到...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