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爱让她形单影只依然坚守姚再俊

河池日报 2013-08-05 21:07 大字

 

丈夫的去世给了她重重一击,一家人的生计全部压给了她,但她并没有被压垮。人们习惯将女人比作水,似水柔情,却经常忽略了水绕过阻碍继续前行的特性。面对丈夫去世和家庭沉重压力,在农村很多人会选择改嫁、一走了之,而她却选择独自扛起这个家,这一份形单影只、孤独的坚守,平凡却打动人心,让人由衷敬佩!

她,陆秀菊,1953年出生,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羌圩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人生已走过了整整60个春秋,有近二十载是在为亲人默默付出。我们在跟她回忆细数往事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想着不能让回忆再一次触发她的悲痛,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她总是面带微笑,平平地道来。于是,我们半开玩笑地问,当初没想过改嫁吗?她笑了答,没有。几个孩子是她的不舍,再说公公和小叔还需要人照顾。她说苦不怕、累不怕,以前那么累那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这点苦不算什么。

面对困难咬咬牙,人心总比困难强大。1996年,丈夫患肝癌去世,此前两三年丈夫基本处于病怏怏状态,打那时候起她已经慢慢撑起整个家。1999年,公公也卧病在床,她又服侍公公3年,直到2002年去世。留下一个脑瘫的小叔也跟了她,小女儿患有小儿麻痹症,上天好像把所有的不幸都加在这个家庭上。丈夫的离世给她精神上带来沉重打击,家庭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然而,她并没有逃避、放弃亲人,她咬紧牙关,坚强地支撑起整个家庭,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每天辛勤地劳作,不辞辛苦地服侍久病卧床的公公、脑瘫的小叔,给他们洗衣服、做饭、擦身子,吃穿拉撒样样都要她管。十几年过去,当我们在她家里见到她的小叔,发现他衣装整洁地端坐在凳子上,见到我们陌生人微笑着很友好。这样一个于她没有什么血缘、也不直接担负什么责任的人,她还是像对待自己至亲的人一样细心照顾。她总共有5个子女,丈夫去世时年纪最大的孩子只有19岁,刚刚有劳动能力,却在父亲去世后一年多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回来,其余4个孩子都还没有劳动能力,养活全家人成了最大的难题。好在家里土地还算多,2亩水田、5分旱地,她又是耙田又是犁地,男人女人的活都一个人干,靠着耕种这两亩三分地,家里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她是一个很开明的人,知道以后时代的人不能没有文化。为了送小孩上学她想尽一切办法,田、地一年耕种两糙,把余下的粮食拿来酿酒,再把酒糟用来喂猪,多挣些钱。她一个人硬是把5个孩子都送上中学,其中小女儿还念完高中。要知道那几年读中学学费还没免,一个学期要三四百元学费,加上生活费,送几个孩子上学一年也要两三千块钱,加上家里开销,一年要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对于孤身一人的她来说,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辛勤和汗水。那些年,村里人见她每天起早贪黑,衣服时时沾满了泥巴,农忙时,大家也久不久帮助她耙田犁地。

熬过那段艰难岁月,日子也开始一天比一天好。10年一个分水岭,2006年大儿子成家,家庭有了新的支柱,了却了她一桩心愿,也松了口气。我们在她家谈话过程中,大儿子总挂嘴边的一句话,“我妈最了不起的是家里那么困难还送我们5个子女读书”。子女们的知恩,回报她老人家的是听话、踏实的挣钱养家。2003年,家里建起了一层房子,2008年在此基础上又加了3层,家里现在住着一栋两间4层楼房。后来,小儿子也成了家,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女儿也出嫁了,还有了2个孙女1个孙子,她心中所有心愿都已了却,脸上尽管写满了沧桑,但也有了后面幸福的润色。

在她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通往二楼楼梯旁的猪圈,如此显眼的地方有一个猪圈,有些不合适,但有过对她家之前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正是这些猪曾经帮助她家度过最艰难的岁月。与猪圈相邻的另外一个角落有一座煮酒的火灶,这两样东西的存在相伴,于她或者是一种情感,抑或是勤劳习惯。她对家人总是这样默默地付出,这种付出力量无非源自她对亲人的大爱,也是一种责任的坚守。

新闻推荐

大化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7.6万名城乡群众受益

大化讯

 

从今年起,大化瑶族自治县调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其中,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调整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196元调整...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