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服务微型企业发展—— 河池去年新增上千“小老板”见习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韦淑贞 覃宇

河池日报 2013-01-23 23:42 大字

 

俗话说,“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为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近年来,河池市积极扶持和引导微型企业发展,继2011年河池市在宜州市试点发展微型企业103户后,2012年河池市共发展微型企业1220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01.66%,其注册资本(金)共12064.2万元,带动就业创业人员9895人;向522户微型企业发放资本金补助资金共1371.6万元。日前,记者走进宜州市及金城江区部分微型企业,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返乡农民工:利用本地优势创业

“这菌菇是我拿来做试验的,如果成功的话,我就扩大规模,带动村里人一起发展。”1月14日,记者见到梁尚林时,他正在护理桑枝食用菌“试验田”。据他介绍,这姬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零售价可卖到12元至14元/公斤。

近年来,河池市积极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微型企业。梁尚林是宜州市下维村寨门屯返乡农民工,是宜州市第一批发展起来的微型企业主。2009年,梁尚林不再打工,在家乡开始创业——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刚开始,效益不好,“多亏政府补助,菌棚补助10元/平方米,冻库补助1800元等。政府还为农产品装载车开辟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梁尚林说。渐渐地,他的食用菌产业有了起色,生产的菌菇远销广州、武汉、南宁等地。目前,梁尚林已建立一个桑枝食用菌基地,占地4亩。

据了解,宜州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特色种养殖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桑蚕产业等,这类微企享受税费全免及30%的最高资本金补助。2012年,宜州新发展微型企业164户,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有128户,占78%;返乡农民工有98户,占61.25%。目前,已发放资本金补助资金86户251万元,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180人。

合伙企业:齐心协力做大做强

徐磊是河池城区文体路某餐馆的老板。该店属于老店新开,以土鸭为主要原料,因菜品绿色环保,吸引了众多食客。徐磊是安徽人,2012年6月他与3个朋友合伙开了这家餐馆,他负责餐馆的经营管理,注册资金为10万元,去年12月份政府为其发放了资本金补助资金2.65万元。靠着老店的名气和朋友的人脉,该店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平均每天有90人至100人前来用餐,每月的营业额可达到10万元以上。

“合伙开企业有很多好处,可以集众人所长,齐心协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徐磊说,“不过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当涉及利益问题时,个人的私心会破坏这种和谐,这就需要大家有牺牲精神,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据悉,金城江区作为河池市微型企业发展的“后起之秀”,2012年共发展微型企业281户,是各个县(市、区)中最多的。该区干部通过深入社区、乡村、厂矿等部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出版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九类人群办理微型企业。目前,已向123户微型企业发放资本金补助资金,共计302万元。

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服务企业发展

简单来说,出资数额或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含投资者)在20人及以下的,都可称作“微型企业”。据了解,微型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空间弹性大、成果见效快的特点,能促进就业、减弱贫困,为社会培育大批企业家,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开办企业,资金成为首当其冲的难题。为此,河池市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服务企业发展。去年,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了政府、银行、企业座谈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动产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南丹县与金融部门签订合作协议,银政互动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各县(市、区)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助最高可达到30%。同时,企业主可向政府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涉农企业享受税款减免等。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微型企业主均表示,他们的想法是现阶段先赚“第一桶金”,资金到位后再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今年28岁的女老板韦铭敏,在宜州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招员工、找门面、搞装修、买设备、日常管理等都要自己一个人操持。“现阶段吃点苦没什么,重要的是积累人脉和资金,为将来做大做好做准备。”

新闻推荐

志愿者开展“共青核桃林”种植活动

 

“种植一棵核桃,奉献一份关爱,增添一份希望。”1月25日上午,共青团大化县委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大化镇古感村吉劳屯开展“共青核桃林示范点”种植活动。...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