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健康村”何时名实相符□ 本报记者 黄高德

河池日报 2012-04-24 08:50 大字

 

健康村是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的一个行政村。乍看村名,人们就会联想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村民身体健康,老人精神矍铄,好一幅世外桃源的风景!这个村名也挺新潮的,很有新社会的气息。但据村中老人说,解放前就已经叫健康村了。说明这里的居民向来身体健康,绝少病痛缠绕。上世纪七十年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健康村民到羌圩医院抓点药,医生问他是哪里来的,回答健康。医生不高兴了:既然健康,为何还来医院?可见健康村名的来由与当地村民向来身体爽健有关,不是浪得的。三四十年以前,这里也曾生活过多位百岁老人,人们很少生什么大病恶疾。但近三十年以来,村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不容乐观,“健康村”逐渐有些名不副实了。

记者的老家在健康,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对本村村民健康状况的变化有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以我所在的小队为例,我的父亲是父辈的老大,下有十个叔辈。十一个兄弟现只剩下五个,六个已经患各种疾病谢世,最早去世的年纪还不到四十岁。而我年近八旬的父亲现在瘫痪在床,另有两三位阿叔常遭病痛折磨。近三十年来,隔壁小队也有四五人患癌症去世,其他队病死的情况大概也差不多。反正,健康村民的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天灾人祸造成的病痛无法避免,在此暂且不谈。而从自身引发的疾病,却足令人深思。就我的观察和分析,造成健康人不健康的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些方面。

长期积劳成疾。农村劳作之苦之累自不待言。分田到户之后,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活,大家起早贪黑,生怕赶不上别人。产妇才过三早,便下田干活了。外出的打工仔为了多挣几个钱,往往干到夜里十点钟。不少人因此累垮了,腰肌劳损等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进私企打工的人还患上各种莫明其妙的病症。

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现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了,大部分家庭建起了小洋楼,但因没有规划,人与动物杂居,房前鸡圈鸭笼,屋后牛栏猪舍,沟内臭水积滞,到处粪气熏天,蝇蚊嗡嗡。这样的居住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重视不够。现在农村大部分人口都参加了新农合,给就医看病带了极大的方便。但有些人还是怕麻烦,认为自己的命“不值钱”,小病不去看,大病又怕花钱,累及子孙。所以一拖再拖,最终病入膏肓。另外,现在大多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家中只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老人忙得团团转,小孩跑得没踪影。发现疾病端倪,没人过问,也没时间去抓药,逐渐养成大病。

不良生活习惯引发各种疾病,加重病情。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不良的生活习惯一直难以改变。忽饿忽饱,忽荤忽素,忽冷忽热,将肠胃折磨得痛苦不堪。尤其农村汉子嗜酒成风,餐餐必饮,逢喝必醉。原本无病,喝出了病;本身有病,喝重病情。我的一位姑丈几个月前撒手西游,主要是酒害的。姑丈酒瘾极大,常瞒着阿姑拿点玉米黄豆去代销店换酒喝,等不及到家,先在柜台前“咕嘟”半斤解馋,颇得孔乙己遗风。直至喝得大吐了两次血,但不管医生如何告诫,妻儿如何管束,他还是本性难移,偷偷摸摸地喝。第三次大出血,送到医院已经咽了气。真个是“断送一生唯有酒”。

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分田到户以后,农户大量开荒,乱挖滥采,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魔旱魃肆虐,空气质量下降,大自然对人体的恩惠随着就会减少。

上面所说,虽然只是健康村的情况,但可以看作河池市广大农村健康状况的缩影。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有识之士都关注农民的健康状况,积极介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提供保障。各位农民朋友也要努力提高健康意识,从细节做起,爱护自己的身体,维护自身的权益。大家共同努力,使“健康村”名副其实,让河池市广大农村都成为实实在在的“健康村”。

新闻推荐

大化公安局“破案会战”见成效

大化讯

 

近日,公安部“破案会战”省际互检督察组对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工作予以肯定。自今...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