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任超和他的民间乐队□ 本报记者 黄筱钰 特约记者 韦 哲
每周一、三、五晚上,大化瑶族自治县歌舞团排练场内总会传出悠扬的乐器演奏之音。这是韦任超召集成立的召友乐队的固定排练时间。
韦任超是大化县法院的一名职工,对摆弄乐器颇为喜爱。三年前的一个傍晚,他到县城江滨路散步,发现零零星星的群众自带乐器在演奏。他萌生了把这些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民间乐队的想法。几天后,他叫上几位好友和邻居,骑着自行车把自己的乐器带到江滨路进行演奏。“200多名群众围观,有的还和着曲子唱了起来。”韦任超明白,群众是喜欢这种娱乐休闲方式的,成立乐队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于是,他与两位伙伴一起,每天到江滨路上“招兵买马”,动员群众加入到乐队里来。同意加入的群众每天晚饭后聚焦到韦任超家里进行排练,“门外的通道停满自行车、摩托车。”韦任超回忆,后来群众越来越多,他便联系了县文化馆和县歌舞团,借用他们的场地进行排练。
群众水平参差不齐,韦任超选择了16人作为乐队正式演出成员,绝大多数成员都在50岁以上。其余人平时一起排练,但不上台演出。乐队从最简单的曲子开始排练,慢慢过渡到难度较大的曲子。韦任超又当组织者,又当教练,“很辛苦,但大家在一起很高兴。”目前,乐队拿手的合奏曲有15首,还有多首独奏曲目。
排练演出需要乐器,乐队成员自掏腰包购买,基本人人都有一件乐器。韦任超一个人就拥有大提琴、小提琴、二胡等多种乐器,“前后花去上万元。”韦任超说,一些成员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购买乐器却很舍得。“一位老同志一个月的退休金才800多元,但还是拿出1000块钱买了支笛子。我觉得他是真的很喜欢我们的活动。”
除了自购一些小型轻便的乐器,乐队还可以无偿借用县歌舞团的乐器。“他们那套架子鼓都无偿借给我们用。”韦任超说,驾驭这套架子鼓的是30多岁的小韦。加入乐队时,他的孩子才一岁大,妻子希望他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小韦却坚持要参加排练。妻子来看过几次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便不再反对,每次排练还带上孩子一起来看。
排练好了,要上场表演时却遇到不小的挫折。乐队成员覃承秀回忆,排练时每个人身边都带着一个简易扩音器,在排练场里听起来效果还不错。但在演出时却遇到了难堪。那次,乐队应邀表演合奏曲《梁祝》。全场的音响是租来的,但是组织者也不太会用,只是简单把麦克风放到了笛子前,其他人仍用扩音器。演出最后变成了笛子“独奏”。拉小提琴的韦任超听不到自己琴音,心里一慌,手上发紧,拉出来的节奏很不稳定。覃承秀说,事后,有观众说就看到你们的手在动,却听不到声音。韦任超为此专门召集成员们讨论原因,最后明白问题出在音响设备上。从那以后,乐队每次演出,都会提前和音响“磨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韦任超介绍,乐队成立后,经常受邀在县里举办的文艺演出上表演,有时也到各学校、乡镇里演出,“没收过一分钱,全都是免费的。”
今年11月26日,召友乐队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成立三周年的专场演出。为了这一个半小时的演出,韦任超从9月下旬就开始准备,每天忙着定节目、组织成员排练,布置舞台,找赞助……两个月来他没好好吃过一顿饭,还为演出搭进了2000多元钱。“演出很成功。从音响效果到成员的精神状态,都堪称完美。”韦任超对这次演出给了很高的评价。一些同行在演出结束后,上台与乐队成员们握手、拥抱,夸赞他们“不简单”。
韦任超透露,县歌舞团最近找到他,说要将一首由县领导填词的曲子交给召友乐队来演奏,目前正在谱曲。韦任超说,过段时间又要忙了,要选择合适的乐器把这首曲子排练好。
新闻推荐
大化讯
“民警同志,我是来投案自首的。”2011年12月29日,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的罗某在其亲戚的陪同下,走进大化公安局板升派出所值班室,主动投案自首...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