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屯通公路山里变了样

河池日报 2011-12-27 09:4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唐毓克

 

通讯员

 

廖志谋)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几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通过“上级拨款、地方自筹”等形式,全县77个行政村(不包括在国道、省道边的15个行政村)通了水泥路,众多居住深山的群众与外界交往的道路更宽、更坚实了,不少人还靠路脱贫致富。为了解大化县众多边远山村通路后变迁的缩影,近日,记者随该县古文乡政府的人员走了一趟乃良村。

“如果是两年前从乡府去乃良村,即便有机动车辆,也无法驶过满是乱石的机耕路。”随行人员说,走路也要1个半小时以上。当车子沿着长长弯弯的盘山公路翻过了一山又一山,驶过了一弄又一弄之后,随行人员说:“乃良村到了。”记者看了看时间,行车13分钟。

古文乡地处大石山区,无论是村屯还是乡府所在地,都被群山围绕。“在以前,村民去赶集除了2条腿之外,就没有别的交通工具了,运货不是肩挑就是马驮。”该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打响后,总投资为600多万元的古文乡府至觉瑞村的通村水泥路当年就建成通车,茂林、怀雄、觉瑞3个行政村从此贯通。2009年和2010年,该乡先后建成古文至义和村、古文至乃良村两条通村水泥路。“6条通村水泥路,里程100公里,解决了8000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结束了当地群众‘出行依靠腿,望山张大嘴\’的历史。”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哪都是硬道理。以前我们出去上学、赶集都得翻山越岭,累得喘不过气来。现在不同了,你看我这车,半个小时就能到乡府。要是在以前,没有3个小时,想都不用想。”唐净,这个家住觉瑞村弄徐屯,依靠微型车跑乡村客运发家致富的山里汉子,一说到山乡的巨大变化,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正是因为有了通村水泥路,给像唐净这样的村民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希望,这条路给他带来了面包车,带来了一栋两层小洋楼,更带来了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怀雄村波洪屯的黄磊,买了一辆中巴车专跑县乡客运。这位拥有19座中巴车的老板给我们算起了生意经:“按照我这辆19座的中巴车来算,古文到大化车费是18元,如果满座,一趟下来就是342元。如果在村里种玉米,一年总收入也就是300多元,现在我一趟车的收入就比种一年玉米还要高。”黄磊说。

“以前我们群众赶街,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回都要整整一天。现在6个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有经济实力的群众买了微型车跑客运,村民出行赶街更方便了。”古文乡党委书记覃恒说,大山深处通了水泥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还带动了沿线村屯的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为村民提供畅、洁、绿、美、亮的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大化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大化讯

 

2011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文化惠民”政策继续发力,让广大市民、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着力培养全民热爱文学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高雅志...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