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先争优党旗飘——大化县贡川乡科学发展惠民生系列报道之三

河池日报 2011-01-19 10:11 大字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无论抗旱救灾还是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无不闪耀着金灿的党徽,飘扬的党旗。正是这支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党旗的指引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带领该乡广大干部群众战旱灾,大搞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大石山区群众的饮水难题。

2009年秋至2010年春,贡川乡境内降雨量减少,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据统计,全乡因旱饮水困难人口达7681人,春季农作物受旱面积达0.84万亩。

面对旱情,贡川乡党委、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维修红柳村定留屯容积120立方水柜,解决全屯105人饮水问题。用环卫车送水到缺水的村屯,缓解了龙勒村、龙眼村、什陇村、隆江村等重灾区24个村屯3200人和4000多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保证灾区群众有水喝,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在抗旱救灾中,优秀共产党员马登驾驶他的皮卡车天天为村民送水运水,为此他被群众笑称为抗旱救灾的“生命一号”。

2010年春节过后,依然没有降雨,而此时正是春种大忙时节,如等着降雨再春种,将延误季节。春节长假期间,乡党委书记俞莺、乡长覃福广组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进村入户进行科技指导,让农民科学抗旱,竭尽全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长假收假后,他们又到县里争取得到有关部门支持,调配抽水机灌溉农田400多亩;协调龙厚水电站定期放水灌溉贡川村、清坡村左右两渠3000多亩的田地;购买200包化肥用于什陇村、等宦村600多亩的旱地保苗;拨款修建什陇明义校点、龙勒完小的学校水池。保证学校和孤寡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有人帮扶,有人送水,共结对2000多人,送水1300吨。投入抗灾经费7万多元,确保了全乡人畜饮水和抗旱保春耕各项措施的落实。协调县水利局拨借9台抽水机,安排到灾情最严重的村屯轮流抽水抗旱;获县烟草局、广西怡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赠9台抽水机和2台抽水泵,缓解了全乡抗旱救灾设备不足的压力。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最前面,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乡党委宣传委员、副乡长韦艳华送水到瑶族石山村红柳村龙轰屯时,由于道路未修通,大型送水车开至路尾就无法前进了,此时距离群众居住地还有0.5公里,韦艳华决定购买塑料彩条布,组织送水工作队员和村民在大路上用石头垒起一个1米多高的大圆圈,用大块塑料彩条布垫过四周,再把送水车内的水注入大圆圈内,供群众随时挑水饮用。

为解决群众饮水难题,2010年,贡川乡完成6处集中供水工程、2座爱心水柜和101座家庭水柜的建设,总蓄水量为8420立方米,投资243.9万元,共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028人。

贡川乡龙乐屯居住有23户瑶族同胞,每年雨季一过,人畜饮水困难,村民外出需走山路,靠着肩挑马驮过日子。为修通一条外出公路,在乡党委、政府关怀下,屯里的普通党员卢海周,与其他党员一道,积极发动群众,全屯23户116人,每户出人力2人,每户出资3000元购买柴油机和风压机进行开山炸石。2010年11月,这条长一公里的公路终于开通了。此路一通,不但方便了群众出行,还是一条通往大水池的公路,该屯饮水难题迎刃而解。

“十一五”时期,贡川乡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2005年到2010年,该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535万元增加到4003万元,全乡固定资产投资(私人建房)从2380万元增加到2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50元增加到3060元,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记者

 

唐毓克

 

通讯员

 

覃国超

 

蒙青华)

新闻推荐

全区表彰农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和先进个人 河池市5单位13人上榜

本报讯

 

日前,自治区农业厅表彰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和先进个人,河池市5个单位、13人上榜。此次表彰全区农业...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