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造林绿化放首位 退耕还林是重心 大化打造青山绿水新明珠

河池日报 2009-11-13 10:34 大字

 

大化讯

 

大化瑶族自治县以生态立县,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工程,换来了青山绿水。大化,正像一颗镶嵌在红水河畔的新明珠,在绽放出耀眼的生态光芒。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该县把造林绿化放在首位,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和珠江防护林等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69.67万亩,公益林管护率和保存率均达100%,同时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补植补种工作,发挥公益林最大的生态功能。珠江水系红水河干流流经大化境内全长160公里,两岸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灾害突出,两岸重点生态区域的水土保持,是保证两大电站安全运行、发挥红水河综合效益的关键。为此,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尽量集中连片种植,已完成防护林工程2.4万亩,石漠化治理试点面积2.3万亩。

按照“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保生态”原则,该县把退耕还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作为生命线,严把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整地栽植、管护责任和检查验收各个关口,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全县已实施完成退耕还林17.3万亩。按照“造、封、管、节、育”林业建设方针,该县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从建县时的19.5%上升到32.09%,近年来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递增。

县委书记蓝英思说:“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该县把生态立县的根本,放在发展生态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有关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带,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种桑1万多亩,剑麻7.1万亩,中草药3万亩,龙眼、荔枝等水果作物6.8万亩,试点种植核桃4000亩;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无公害生产技术45亩。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农村沼气池建设31056座入户率达35.2%,带动了农村改圈、改厕、改厨“一池三改”1万多户,推广了果粮、果菜间作套种模式,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

“青山绿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财富、优势和潜力。”县长蓝瑞轩如是说。该县大力实施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蓝天工程”、以污染源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以改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清洁工程”和以加强各类环境噪声控制为重点的“宁静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全县没有一个企业向河流排放污水,辖区内红水河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质标准,其他小河流水质保持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总体保持在一级标准以内,县城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依托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大化积极推出了生态游、环保游、乡村游等特色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红水河—七百弄景区已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七百弄获得了“国家岩溶地质公园”资格。“生态立县”铺就的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大化县域支柱产业。

 

(黄

 

格)

新闻推荐

引来一张投资大单 带来一场养猪变革 美国人到瑶山养猪 著名微生物科学家黄日波认为:该项目可改变广西甚至中国畜牧业的现状

本报讯

 

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加司村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公司这家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成功上市的农牧企业,决定投资2亿美元在...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