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支教,只为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 记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长洞村小学支教老师杨飞凡

南国今报 2021-11-22 13:59 大字

杨飞凡主动要求接孩子们上学,并以自己特有的办法,使孩子们的上学路变得快乐。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杨飞凡的“十八般武艺”之理发技能。他还将其当成一门“课业”来传授给孩子们。

今报记者廖艳明

从家里到学校,要走近10公里的山路,支教老师一路表演“杂技”,孩子们一路欢笑不断。近日,这段视频在快手平台上火了。视频中的这位支教老师,就是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山区支教的老师杨飞凡。支教了9年,他踩着滑轮给孩子们上滑轮课;作为一名男教师,他买来卫生巾给孩子们上卫生课;他还自己打工挣钱,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山外的世界……作为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并帮助山里的孩子。

1

“十八般武艺”让上学路变得快乐

查看快手上“支教大杨(杨飞凡)”发布的视频,全部都是关于他与山里孩子们的故事。

在城市里,孩子都是在家门口就近入学。而在山里,很多孩子上学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毕业,升到小学读一年级。漫长的山路,何时才能到学校。为了让孩子们上学路上不枯燥,杨飞凡就主动要求接孩子们上学,并拿着球沿路表演抛球杂技。

有一年冬天,他带着孩子们在一个幼儿园开展冬令营活动,可是天气太冷了,晚上根本没法睡觉,他就与孩子们徒步到5公里外的小学借被子。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每人裹着一两床被子走在山里。

这样冷的天气,如果是在城里,父母早就为孩子铺上了厚厚的被子,或者开了暖气。山里的孩子,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样样都得靠自己。城乡的差别,孩子们的真诚,感动了很多人。这条视频也一下子就火了。

在山里,大多数孩子上的课,都是语文数学。杨飞凡的课还包括吉他弹唱、滑轮飞翔、炒菜做饭、现场急救、火攻理疗等等。

而这些,他也不是天生就会的,长时间在山里支教,也就自然而然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2

追逐爱情来到广西支教

他为何会来到山里?“你是怀着一个教育梦去支教吗?”杨飞凡坦言,自己并没有那么伟大,而是为了一个姑娘。

杨飞凡本科读的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时,他喜欢上一个女孩,两人曾相约去支教。后来,那女孩来到广西读了研究生。

他在网上看到,广西的老师发布信息招募支教老师。一群孩子,背着被子、光着脚,在蹦蹦跳跳。吃饭的时候,都是端着饭碗蹲在地上。上课的教室乱糟糟的,墙壁还满是泥巴。这些场景,一下子就触动到了他。

为了与自己钟爱的女孩的距离更近,他来到了广西,成为了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长洞村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

最后,他没有收获爱情,却拥有了一大群孩子。其实,为了到山区支教,他足足准备了两年。

毕业后,他曾到北京“北漂”。他知道,去到山里,自己必须要掌握很多技能。为此,他找了一所幼儿园专门实习了两年。学习手工、艺术等多样化的课程。

最开始,跟很多人的想法一样,他认为可能自己只是支教一年体验一下生活。然而,一年过去了,他发现,时间太短,他都还没有对孩子们有多少了解,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帮助,自己也并不能改变什么。想要改变,必须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所有的老师、孩子以及他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一待就是9年,且还在继续。

3

与山里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

“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杨飞凡今年34岁,出生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小山村。坚持支教,或因为他与山里的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童年。

上世纪90年代,杨飞凡的父母就到上海去打工,他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放牛、割猪草、砍柴……这就是他的童年。上学的时候,他也曾得到过爱心人士的资助。现在看着山里的孩子们,他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

在学校,他承担更多的是心理、思想教育老师的角色,孩子需要什么,他就教什么。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为了女生的健康,他也是拼了。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他带上“爆炸式”假发,将购买的卫生巾发给男女同学,让孩子们往上面倒水。

支教9年,他认为这是自己脸皮最厚的一次。在视频发布时,他也给自己提出了疑问:男老师上这种课,还是给男孩女孩一起上,是不是不太合适?

视频下的网友留言中,满满的都是给他点赞:“为什么没必要?女孩子学会了,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男孩子学会了,以后更懂得呵护他的爱人!”这条点赞最多。一名女孩的妈妈也认为,这非常有必要。那些留守女童,妈妈不在身边,她们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需要。

4

想尽各种办法为孩子们筑梦

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山里的孩子视野受限,思想观念也跟不上。

在支教时,杨飞凡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打工挣钱,然后组织孩子们到广州、杭州、海南等地游学、开展夏令营。

9年里,让他欣喜的是,有不少孩子的思想得到了启蒙,在不断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他刚刚来支教的时候,有名叫小玲的女孩才刚刚9岁,她与很多山里的孩子一样,沉默、孤僻。经常有各种爱心人士给山里的孩子捐赠物资,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知道感恩,他把自己的宿舍改造成了爱心超市。让孩子们通过劳动,换取爱心物资。

小玲喜欢煮菜,他就让她在爱心超市做厨师。一年夏天,小玲参加了生存实践体验夏令营,去真正的餐馆体验工作。因为害羞、害怕,小玲不说话,也不敢尝试,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老师帮她找到了一家餐馆,有了这次体验,小玲彻底变了,开始在学校表演小品。慢慢地,小玲可以承担夏令营的组织工作了,还经常给老师出主意。

9年来,一直跟随杨飞凡成长的孩子,很多人的社会阅历远超过了同龄人。这些孩子,对社会的理解更深刻,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好的规划。

如今,小玲已经18岁,在上高三。她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企业家,带动家乡发展,推动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

5

盼望更多的人关心山里娃

“这个冬天,大山里的孩子需要你,广西山区还缺200件羽绒服。”11月20日下午,他更新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他在支教的同时,还与基金会合作组织项目,帮助学校招募、培训支教老师等。杨飞凡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公益人,足迹遍布广西、海南、云南等处。

这些年,杨飞凡看到很多孩子,能吸收先进的理念,有更好地成长。但是有的孩子并不认同,或者根本不能吸收这些新的思想,还是回归原来的成长轨迹,有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去年7月份,杨飞凡在网络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通过视频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支教经验,以及他与孩子们的故事。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温饱、上学问题基本解决了,最缺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体系化的教育模式。他也希望,老师们在注重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能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人格的塑造等。

未来,他希望创办一个免费的教育基地,帮助乡村儿童成长。同时,他也在考虑写书,制作纪录片,将自己的支教经验和教育模式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支教的老师和致力乡村公益事业的人少走弯路。

新闻推荐

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调研组到巴马调研 推动中医医疗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近日,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一行3人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展中医药事业发展调研工作,重点了解巴马县...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