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蜕变”成致富能手 巴马县甲篆镇那门村黄松脱贫小记 □ 韦明崧 覃冬梅

河池日报 2018-11-22 08:49 大字

眼下正是木瓜成熟季,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那门村的木瓜种植基地,一个个成熟的木瓜挂在木瓜树上,已成功摘掉贫困帽兼任木瓜种植技术员的黄松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见右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黄松是甲篆镇那门村那电屯的贫困户,45岁的他是3个孩子的父亲。几年前,由于感情原因与妻子离了婚,他撑起了整个家庭,供养3个学生娃、一个76岁的老母亲,压力很大,生活过得很艰苦。

2015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来,黄松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帮扶管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黄松有了精气神,他坚信“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立足实际,靠山吃山,靠土地发展,靠种植脱贫,经过一段思考后,他毅然加入了广西巴马柏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木瓜种植上,黄松很有想法。他认为,种木瓜和做人一样,不能急于求成。比如,果树正常株间距是多少?疫病的主要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是什么?他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着自己的想法和总结的经验。

在3年时间里,黄松通过在公司的技术技能培训、学习、交流以及外出参观考察等,提高了种植技术。他告诉笔者,去年木瓜种植纯收入9750元,比种植水稻等作物收入高,成了增加收入的一大途径,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步步摆脱贫困,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黄松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下一步目标是要向小康迈进。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2016年8月,在甲篆镇政府的支持和村委会的引导下,那门村成立了广西巴马柏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试种木瓜、花椒等,以“公司+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模式经营。“其他丘陵地土质比我们村差,都能把林果种植发展成产业,我们村有山有水,土质又好,肯定也能搞出个名堂来。”已加入合作社的黄松说。

为种好木瓜产业,合作社推荐他担任木瓜种植技术员,多次派黄松参加各类种养技术培训,并到外地学习交流,每一次他都对木瓜的管理、修剪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翔实记录,一本本木瓜种植技术指南也成了他的床头宝。每次有专家来实地指导,他都站在最前面,是记录最认真的人之一。“我打算多学习一些种植技术,精耕细作,把我们村的木瓜产业照顾好,增加收成。”他信心十足地说。

据了解,木瓜种植成本低、周期短、产值高、管理简单,而且合作社包销售,6个月即可收第一批果。亩产量高达3000公斤至5000公斤,亩产浆50公斤至80公斤,市场价18元/公斤左右,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

走上致富路的黄松没有就此满足,也没有忘记乡邻,他经常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希望更多的村民加入木瓜种植产业,在他的号召下,全村通过“土地入股、入股分红、入社打工、产品加工”等形式,从种植80亩发展到种植500亩,带动了25户贫困户和21户诚信计生困难户增收,还辐射带动周边150户农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初步形成了奖、优、免、补、帮、保“六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已脱贫摘帽的黄松饮水思源,靠勤劳的双手增加收入,带动村民实现致富梦想。

黄松十分乐意为村民服务。他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愿意把自己现有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父老乡亲都能靠种植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巴马主打长寿品牌 助推产业提质发展

巴马讯多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世界长寿之乡”的牌子,抓好服务,大力招商引资,并依照科学发展规律,主打长寿品牌,做大做...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