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打造生态宜居园林梦
初具规模的玲珑揽翠景区湖岛景观。 本报记者潘浩摄
幽深的小路、美丽的湖景、林木葱翠的小岛……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的巧妙融合,7月31日,记者走进园博园探访“八大景”之一的玲珑揽翠景区,领略一步一景的湖岛景观,感受景区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据了解,目前园博园基础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土石方工程、基础绿化工程、建筑主体、桥梁主体等均按期完工,建筑工程一、二标基本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市政工程、景观工程(一、二标)分别完成年工程形象进度的90%、85%。
因地制宜依景造境
玲珑揽翠景区位于南宁园博园北区,主要包括玲珑湖、观鸟岛、玲珑岛、无忧林等景点,同时也是水上观赏东盟园、东盟馆及其倒影、夜景的最佳去处。按照“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的原则,该景区的所有景观皆因地制宜、依景造境,最终形成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
为了让每一个台阶、每一株花草都契合周边的山体,景观施工负责人吴攸和设计人员已多次修改原始设计方案,甚至将已修建完成的景观路“推倒重建”。“为了把山的原貌与人为的设计巧妙契合,我们在前期设计上花了3个月的时间,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设计。”吴攸告诉记者。
面对每天都有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吴攸必须天天泡在建设工地上,与设计团队一起跟踪工程、磨合细节,精益求精地推进每一步。“比如花卉的布置,要随着地形的改变而使用不同的花卉品种,这些细节在设计之初是没办法预见的,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改。”吴攸说。
作为四川人,吴攸已在园博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两个闷热难耐的夏季,虽然辛苦,但他认为,只要把景观的特色做出来,给游客丰富的视觉感受,就非常有成就感。
巧夺天工改造水系
工程人员的巧妙设计,让原本的“荒山野岭”已变成“湖光山色”。如今,“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便是以玲珑湖为主景的玲珑揽翠景区的真实写照。
南宁国际园博会规划建设与用地保障部工作人员何贤福介绍,玲珑湖是园博园内“三湖”最北边的湖区,也是水面最大的湖区。经过结合周边山体的改造,这里形成了具有“堤岛湖溪”特色的玲珑湖景观。
达到这一景观效果,曾让设计人员伤透了脑筋。因景区蓄洪需求,玲珑湖的水位不能恒定,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有将近3米的落差,对整体景观效果影响很大。
为了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水面,保持较好的水质,设计人员利用玲珑岛的自然形态所形成的自然堤,在桥下用水闸将玲珑湖分为南湖和北湖。
北湖通过防洪堤设置的水闸,使水位提高,形成湖面,河岸边两座小丘林自然形成了湖中的两个小岛,游人无法进入,正好给鸟类留出了栖息的空间。南湖成为内湖,日常靠清水泉的水源补水,水位稳定,水质很好,周边驳岸市曲折蜿蜒,形态优美的自然缓坡绿地。
“现在,北湖成为难得的观鸟岛,南湖则湖水平静、水草拂动,美景尽收眼底。”何贤福说,设计人员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在不影响山体原本形态的同时,也能呈现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匠心独具重现“命河传说”
玲珑岛是园博园内保留的“十八岭”之一,处在玲珑湖中,四面环水,通过“六桥”中的叠翠桥、朱槿桥、金花桥三座桥与周边连接。
玲珑岛用命河广场、健康之路、幸福花冠等主题空间为游客展示长寿文化。“命河广场重现了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的‘命河传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景华告诉记者,命河广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巴马那社乡田垌里蜿蜒盘旋的河流,有“命河”源头、绚丽的花境、保留的大榕树以及红陶彩雕百寿图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景观,让游客可以感受自然造化与生命的神奇。连接命河广场的健康之路,则形成游客体验长寿、思考长寿、感悟长寿的艺术场所。健康之路的终点为玲珑岛的山顶,此处设置幸福花冠,体现了广西瑶族文化与风情。
景观情真意切,游客流连忘返。设计者们精益求精的追求,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游客打造出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园林梦。
本报记者胡光磊
新闻推荐
巴马讯7月20日上午,在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后,国家税务总局巴马瑶族自治县税务局挂牌成立,标志着原巴马瑶族自治县国家...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