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咬住清洁不放松 实现环境大改观 巴马乡村建设工作亮点纷呈

河池日报 2017-03-02 09:47 大字
 

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投入2000多万元,扎实开展渔业设施综合整治工作,清理上岸2000多个网箱等渔业设施,实现了还湖于景、还景于民 。去年,全市生态乡村现场会在该县召开,该县“创新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村屯保洁员,实现农村保洁常态化”的做法得到全市高度赞誉和推广。燕洞镇龙田村新街大屯等共9个村屯荣获广西“绿色村屯”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实现了“美丽巴马”乡村建设的又一次升级。

领导重视,乡村建设有保障。县领导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将乡村建设活动纳入乡镇和部门绩效考评内容。县委书记、县长经常过问清洁乡村巩固提升情况,利用各种会议安排部署,研究解决相关问题。2016年10月,县纪委启动约谈机制,纪委书记对环境卫生督查工作中发现问题突出的乡镇进行集体约谈,以问责促落实,形成全县常抓清洁乡村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有效遏制农村卫生脏、乱、差问题的反弹。

创新投入机制,促进农村长效保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两个”激励机制,激发村屯清洁卫生工作活力。一是建立“清洁乡村”评比激励机制,营造社会关注氛围。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美丽巴马·清洁乡村”活动工作激励考评办法》,对在年度“清洁乡村”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行政村”“优秀自然屯”“清洁乡村带头人”和“优秀保洁员”进行表彰;二是建立财政投入奖补激励机制,全覆盖实施村屯保洁员工资财政兜底,通过以奖代补保障保洁员工资。目前,全县纳入农村保洁总户数60390户,共1299个屯,244180人,共配备保洁员1343人,每月共发放保洁员工资31.8万元,全年共发放工资382.3万元。此外,还积极探索建立村屯垃圾村收乡运县处理机制,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机制,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奖惩等机制,对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清洁乡村”活动与单位绩效利益挂钩机制,形成加强力量、共同担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咬住清洁乡村不放松,实现环境卫生大改观。坚持不懈抓好清洁乡村这个基础不放松,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美丽巴马·清洁乡村”巩固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推进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美丽巴马·清洁乡村”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划定县、乡级清洁卫生重点整治区域,明确公路沿线、景区周边村屯等重点工作区域,紧紧围绕“国旅区”建设和“创特”等活动,突出整治重点,有效安排力量,以点、线带面,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作为乡村建设的根本方法,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了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近年来,全县累计清理垃圾25580吨,清理水源2240处,清理田园38420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130吨;整治垃圾乱丢乱倒、柴草乱堆乱放3760处,整治棚舍乱搭乱建、残墙断壁750处。目前,绝大多数村屯基本实现了柴草归屋、污水归沟、垃圾归点、畜禽归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论是在家乡居住的群众,还是外出务工回乡的青年,或是前来旅游的游客,都对巴马农村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村新风新貌交口称赞。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为“宜居乡村阶段”打牢根基。结合开展旅游强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打造了甲篆镇坡纳屯、坡莫屯,巴马镇坡贵屯、坡独屯等一批有特色、可借鉴、能推广的生态乡村示范屯;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修建盘阳河流域甲篆镇甲篆村等6个屯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及22公里配套管网项目;投入3000万元,完成田阳交界至甲篆镇坡月村百魔屯二级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3686户;投入2000多万元,扎实开展渔业设施综合整治工作,清理网箱面积342426平方米,清理拆除拦网网片面积209656平方米,拆除地笼204个,实现湖面清洁、湖水清澈、空气清新的目标,并将赐福湖抱团发展,规划建设成为5A级景区。

(周昱覃景)

新闻推荐

土地供给端的精准发力 ——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保障发展用地纪实

本报记者唐广生通讯员黄尚宁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围绕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聚焦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广西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