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猛”村支书一心为村民谋利益 病重之际仍惦记“乡村清洁”工作

河池日报 2013-07-05 21:2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韦凯文

 

韦学铖)6月19日下午,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龙凤村,几经曲折的山间公路后,人们眼前豁然开朗,干净整齐的村庄,沿路的成排芒果树,枝头果实累累,村民们正在树荫下纳凉。记者问起村党支部书记姚光和,村民们半是赞赏,半是惋惜,默默地把客人一行带到姚家。

姚光和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时,距离姚光和检查出胃癌(晚期)已经有4个月。

“今年3月份,姚光和来到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笑呵呵的,让部里给他找个接班人。”县组织部干部罗朝勇说:“两天前我们已经知道他的情况,也准备去看望他,没想到他自己到部里来了,我正想着如何安慰他,但他一开口就跟我谈工作。”

“他还能说话的时候,老是跟我念叨‘饮水工程\’和‘清洁乡村\’两个事。”村委主任杨序条说,他明白姚光和的心思,这个老搭档在病重之际,仍想再给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龙凤村地处山区,人畜饮水一直是个大问题。姚光和在张罗水柜施工建设期间,查出癌症。刚开始他还经常到工地转转,后来走不动了,杨序条代替他前往工地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一个660立方米的水柜竣工后,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全村238户1320多人的饮水问题。“全村人用上自来水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杨序条说。

“清洁乡村”的工作进度,同样是一件让姚光和牵挂的事情。龙凤村山多地少,群众自发地沿路建房。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龙凤村的群众就有意识“像街上一样”建房子,经过多年的建设,龙凤村居然成了深山里的一个“小镇子”,还修起了巴马第一条村级水泥路。

龙凤人说起这条水泥路,自然绕不开姚光和。“老姚做事,猛。”杨序条说,“猛”在当地的意思是敢作敢为。姚光和1992年当选龙凤村村委主任,带领大伙大干“砌墙保土”工作,硬是在石山缝里抠出150亩土地。正是因为这样“猛”的工作方式,使得一些群众难以接受,2002年村里换届,他落选了。“2005年换届时,群众觉得还是老姚比较信得过,他又高票当选了,而且是支书主任一肩挑。”杨序条说,姚光和上任伊始,马上策划做一件“猛”事——集资修建水泥路。“老姚跟我讲,现在起新房的人慢慢多起来了,如果不提前修这条水泥路,作为新建房屋的基准线,以后龙凤村肯定不成样子。”杨序条说,2009年,姚光和与已经当选村委主任的杨序条商量此事。经过村“两委”班子协商,通过了“支书、主任各出一万元,文书、妇女主任各出五千元”的决议,带头集资修路。

“那时老姚有一点钱,存在银行里,定期的,拿不出来,他那一万元还是跟亲戚借的。”杨序条说,他是从那时起,真正佩服姚光和的那股“猛”劲。前后不到20天,村民集资,加上上级支持,龙凤村筹集到36万元修路款。2012年,巴马县第一条村级水泥路在龙凤屯修通。

“整洁的村容村貌,一直是老姚的追求,当初修水泥路是因为这个想法,现在搞‘清洁乡村\’,他也还是这个想法。我把老姚的想法告诉群众,大家都非常感动。”杨序条说,龙凤村群众集体搞了几次“突击行动”后,现在基本形成长效机制。“各家看好各家的禽畜,各家自己收拾好各家的庭前院后,然后按0.6元/人的标准集资,聘请保洁员。”杨序条说,每个月能集资792元,付给保洁员工资700元,余下92元留存,用于保洁工具添置与维护。

“老姚花了这么多年,把一个人均收入几百元的龙凤村,建设成人均收入4000元的小康文明示范村,他家却不是村里过得最好的。”杨序条感慨地说。

新闻推荐

黄世勇主持召开市四家班子会议强调 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报讯

 

(记者

 

李盛勇)

 

7月8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主持召开市四家班子会议,传达贯彻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全市下一阶段工作。...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