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马脑瘫患儿沐浴“七色阳光”本报记者 高东风 文/图

河池日报 2012-11-20 13:46 大字

 

本报2011年11月28日2版报道了《巴马6岁脑萎缩患儿盼救助》一文后,患儿黄钰喆的不幸遭遇牵动了市残疾人联合会领导的心。今年8月1日,黄钰喆得以享受“七彩梦”行动雨露的滋润,免费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免费康复治疗。

脑瘫患儿拖穷一个家

巴马瑶族自治县6岁男孩黄钰喆出生后不久,经常半夜无原因地哭闹和发烧,眼神呆滞,手脚几乎没有反应。出生22天后,他被转送到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医院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住院11天后出院,但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随后的2个月时间里,黄钰喆先后两次到该院住院治疗,尔后又辗转南宁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均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前后花费10万余元。

黄钰喆患病6年,其父黄尚平四处奔波求医问药,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外债几万元。巨额的治疗费用如同一个“无底洞”,把一个原本殷实的家拖进了贫困线以下。

因为黄钰喆病情较重,康复的希望渺茫,有人曾劝黄尚平放弃对儿子的治疗,但黄尚平说,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会放弃对儿子的康复治疗。

残联援手点燃新希望

巴马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陆志梅得知黄钰喆的情况后,对黄尚平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并表示会尽力给这个困境中的家庭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残联有康复治疗的指标,一定会优先考虑黄钰喆。

今年6月15日,困境中的黄尚平向巴马县残疾人联合会提出了书面求助申请,希望能够帮助黄钰喆进行康复治疗。这份申请救助的信,让县残联的负责人心痛不已,立即向市残联理事长覃孟春做了汇报,并向市残联申请救助项目。

通过市、县残联的共同努力,为黄钰喆申请由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实施的“七彩梦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中国残联为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而实施的一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7月17日,黄尚平的申请得到上级残联的批准,残联将资助13200元,帮助黄钰喆进行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助,其中1.2万元用于康复训练,1200元由于购买矫形器。

康复治疗正在进行中

根据市残联的统一安排,为了保证康复治疗的效果,黄钰喆的康复治疗地点被指定在市妇幼保健院,治疗期限为6个月,目前康复治疗的效果初步显现。

11月19日,记者来到市妇幼保健院,看到医护人员正在为黄钰喆进行康复治疗。黄钰喆的妈妈告诉记者,对黄钰喆的康复治疗是从8月1日开始的,每天由专业人员进行90分钟的肢体按摩及面部口腔功能训练,然后使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30分钟的治疗,再使用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30分钟,现在康复治疗的效果是明显的,以前全身僵硬现已经明显松弛,手的握力和身体的平衡性都有很大的改变。

负责对黄钰喆康复治疗的儿童保健科主任黄敏宁说,黄钰喆入院时全身僵硬,面无表情,双眼斜视,无语言表达能力,仰卧位双膝屈曲,俯卧头不能抬离床面,扶站双下肢屈曲不支持,不会翻身,置物不抓握,不能独坐。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小儿全身肌张力明显改善,会咧嘴笑,语言刺激有反应,开始有意识地叫“爸、妈”,座位头基本能控制在中位,仰卧位较前伸展好,有翻身意识,在帮助下可翻身,可前倾双手前支撑坐1分钟,扶站双下肢异曲偶短暂尖足支持,尖足伸展,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

上图为黄敏宁主任在对黄钰喆进行翻身动作的康复训练。

新闻推荐

打工者回乡种核桃

 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是劳务输出大乡,每年春节过后,有上万人外出务工。今年得知家乡有种植核桃的项目后,纷纷从外地赶回来,投入种植核桃的工作中。该乡种植...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