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壮乡一代山歌王 歌声沸腾大山村 ——记田阳县山歌歌师罗焕丰 □黄国顺 文/图

百色早报 2012-08-24 05:57 大字

山歌爱好者在观看罗焕丰对歌的录像。  

壮家人到处对唱山歌,布洛陀始祖的家乡更是山歌的海洋。然而既能作词唱腔又好、集歌师歌手于一身、为歌痴为歌狂、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山歌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被当地群众尊称为“壮乡一代山歌王”的田阳县山歌歌师罗焕丰就是一个既能作词又会唱的山歌能人。

自幼喜欢听山歌   放牛坡上大声练

20世纪90年代山歌十分火热,当地群众劳动的时候边唱山歌边做事,收工的时候边唱山歌边回家,赶街的时候边唱山歌边走路,敬酒的时候边唱山歌边举杯,罗焕丰受到耳濡目染,自小就很喜欢听大人唱山歌,并学着唱山歌。学会了唱山歌后,他对山歌更来劲了,每当伙伴还在玩泥巴,他则一边放牛,一边在空旷的山坡上对着牛放声练唱山歌。牛兴奋地叫一声,他也高兴地对着牛唱一句;大山回声回应过来一句,他就来劲地唱着第二句;有时在另外一座山头做工的大人为了逗他也为了考验他唱歌的水平,故意应和他的歌,并有意出些简单的问人问物之类的歌让他试着和。村民在山那边唱一句他在山这边和一句;他在山这边出一句村民在山那边又对一句,寂静的山坳一下子热闹起来。久而久之,每天傍晚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总能见到一个少年扛着柴火赶牛回栏还一边轻快地哼着美妙动听的山歌。

痴迷山歌把歌对   对歌对出好姻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焕丰唱山歌更好听了。到谈恋爱的年龄,他对唱山歌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不仅在本村本屯里唱,晚上收工吃过晚饭后还约上伙伴到四周相邻的村屯对歌。那时的年轻人时兴对歌谈恋爱。到找对象年龄的年轻人,天一黑就结伴而行,到邻村邻屯在村头用对歌的方式约姑娘出来谈恋爱。男方来几个人,女方就出来几个人,大家聚集在村头,分两组相距几米远对起歌来,开始是自报家门、客由何方来、客为何而来,接着是表达爱慕之情和追求对方的歌词。有时甚至对歌到深更半夜,来看热闹的人不少。对歌声、说笑声、喝彩声让整个山村都活跃起来。而每次对歌,罗焕丰都是主角。由他组织出发,村头邀歌催和,是他作主谋;唱歌的时候,是他唱难度最大的高音调。当罗焕丰组织的山歌队到该镇那江村百力屯对歌时,该屯女方歌队里有一位十分喜欢唱山歌名叫罗秀里的姑娘,因见罗焕丰山歌功底扎实、随机应变能力强、所出歌词丰富幽默、唱出来的歌声悦耳动听,遂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随后与他多次交往,认为他不仅歌唱得好,为人也很好,很会体贴人呵护人,于是把绣球抛给了他,把芳心交给了他。与他建立恋爱关系后,女方家人见罗焕丰家生活比较困难,刚开始不乐意自己的女儿与他继续交往。但女方家人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罗焕丰人如其歌,他孝敬老人、勤快、与邻里相处融洽,每次他来向女儿求婚所唱的歌那么真诚那么动听那么感人,后来渐渐被他的歌声打动,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罗焕丰一家没有能力大操大办结婚宴席,女方家也没有埋怨,女方父母说男方人品好和勤劳动是最重要的,暂时困难不要紧,婚后两人勤快劳动就会好起来,于是女方家在简单的婚礼中就把女儿嫁了过去,在当地树起婚事新办简办的榜样。而罗焕丰痴迷对歌对出了一段美好姻缘也被当地人传为美谈广为传颂。

歌师歌手一肩挑   唱出婚育新风尚

终身大事解决了,罗焕丰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山歌创作。成家后,虽然家务农活更多,但他也比以前更成熟,创作出来的山歌也更有质量。成家前所唱的歌还有屯里的老一辈帮出歌词,但老一辈逐渐变老行走不便,不能再继续靠他们了,于是婚后罗焕丰把单纯唱歌转移到创作歌词与唱歌高度结合起来,自己既当歌手又当歌师,自己唱歌自己作词,歌师歌手一肩挑。

为了创作出更好的歌词,他不怕路途遥远,哪里有山歌高师就去登门拜访。拜师回来,他把师傅传授的那些歌词逐一进行整理和加工,常常忙到深更半夜。与他同样热爱山歌的妻子很理解他,哪怕丈夫为了创作山歌耽搁一些活儿,也从不责怪丈夫,而是把家里所有活儿默默做好,有时间还与丈夫一起切磋歌词,支持丈夫。由于不懈努力和家人的大力支持,罗焕丰创作的山歌越来越好,名声越来越大。当地人有起新房、婚嫁等比较喜庆的日子需要用唱山歌庆贺都会来请他。右江区龙川镇、田东县那拔镇、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等地逢年过节或者山歌节都邀请他去捧场和参加比赛。该镇每次举办大型的宣传活动,都让他准备歌词出场。特别是在宣传计划生育方面,他创作的词既能用作唱歌又能用作快板,十分好听,也十分有教育意义,刻录成光碟供当地山歌爱好者播放收看,大家对他多次获奖很赞赏,称他不愧为当地计划生育的宣传者。罗焕丰不仅在唱歌上唱出婚育文明新风尚,还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搞计划生育,并率先在当地带头富裕起来,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乐此不疲传帮带   誓让山歌代代传

罗焕丰出名后,四周山歌爱好者都十分佩服他出口成歌张嘴就唱、赋比兴连篇的才华,纷纷前来拜他为师。而他乐此不疲地做好传帮带,尽职尽责当好当地“山歌校长”的角色。农闲时节,人们经常见到他和徒弟在探讨歌词和切磋演唱技巧,老师出上句“如今父辈观念新,孙子孙女都是孙,儿子儿媳有千金,老人欢喜又疼爱”,徒弟就答下句“接送上学又陪玩,子媳安心把工做,我的女儿我阿爸,孙女乖巧大人乐”;老师再出上句“群众盼望父母官,有空常回家看看,不求给钱与给物,只求把关心带到”,徒弟就再答下句“百姓疾苦挂心头,工作再忙也不忘,今儿回这明回那,如此为官最欢迎”…… 传帮带场面十分活跃,每次出师他都记得带上徒弟一起前往锻炼,如今他的徒弟遍布那将、那太、那了、弄力等村屯,他发誓要让山歌这一民间艺术代代在当地农村传承下去。他在当地山歌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村民尊称为“壮乡一代山歌王”。

新闻推荐

十里八乡民众欢聚田东义圩镇赶“风流街”—— 农村女汉子扳手劲 陀螺王说赛陀螺诀窍□本报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黄 毅 何 顺 文/图

香猪赛跑 □吴双全 摄高跷比赛 □吴双全 摄   &nb...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