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企帮百村”已成巴山光彩事业主力军 ——宁强县巴山镇脱贫攻坚见闻之三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崔剑波
近日,在宁强县城客都超市的蔬菜销售区,一块书写着“巴山镇关口坝无公害蔬菜”的绿色标识牌格外醒目,吸引了众多顾客选购。该超市负责人岑承毅告诉记者,这是该县巴山镇落实“百企帮百村”扶贫政策的一个新举措。
仲夏时节,正是土豆丰收的季节。走进巴山镇关口坝村,在千亩良田里,三五成群的菜农正在地里忙活,随手提起一根土豆苗,一颗颗拳头大小的土豆便像珍珠一样散落一地。近年来,巴山镇关口坝、罗全岩等村以种植甘蓝、土豆、萝卜、魔芋等高山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发展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大户,带领300余户贫困户每年种植蔬菜达3000余亩,但销路不畅、菜贱伤农,成了老百姓的心病。今年初,巴山镇积极引导客都超市参与“百企帮百村”***光彩事业行动,利用“农户+种植大户+企业”发展模式,将其发展成为蔬菜销售点,从而保证了蔬菜的价格和销售渠道。
“这个政策太好了,我家今年种的包包菜、萝卜、魔芋都是从客都超市这个蔬菜销售点卖出去的。”采访中,村里的贫困户雷玉奇高兴地说。
客都超市这一企业携手贫困村、结对贫困户、开启绿色通道助力扶贫的做法,并非“一枝独秀”。
今年3月份以来,巴山镇积极响应宁强县“百企帮百村”***号召,按照“人缘、业缘、地缘、自愿”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引导非公企业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就业、公益扶贫等具体帮扶途径,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产业扶贫等为主要形式,动员本地民营企业和引进的外商参与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进程。通过大企帮村、小企帮户,一村多企、一企多户等帮扶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在村企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政府扶贫、社会扶贫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的有机结合。
该镇民营企业“宁强县康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如荣告诉记者,今年镇政府给他确定的帮扶贫困村是罗全岩村。他的公司主要发展生猪养殖,刚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1至2头仔猪,年底包回收。但经过考察后,发现该村的自然条件更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经过协商,他决定出资2万元,并联系用工单位,打通该村两个自然村之间3公里断头路,解决了周边人员的出行问题。
“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更方便了,发展产业也就有保障了。”罗全岩村村委会主任王明红说。
此外,王如荣还通过银杏采叶园基地和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流转了23户贫困户的200亩土地,平均每天吸纳30余个贫困户在企业做零工和包工。四年来,公司共兑付土地租金20余万元,兑付工资近60万元。
目前,“百企帮百村”***行动已成为光彩事业中的主力军,正在巴山镇遍地“开花结果”,大巴山里涌现出了众多企业扶贫的先进典型。
购进大型旋耕机义务为贫困群众翻耕土地1000余亩、吸纳40余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收的汉中金穗农业科技公司;修通石坝子村委会至大坪山高山草甸3公里3.5米产业路,平均每天为贫困群众提供20余个用工岗位的汉中羽祥科技农业有限公司……
“企业扶贫不是养懒汉,关键是调动起贫困户发挥脱贫主体作用,参与产业发展。”巴山镇党委书记蒋华说,巴山企业扶贫是把贫困村和贫困户“有什么”“缺什么”,与帮扶企业“需要什么”“能给什么”充分对接,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多种途径实现增收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向奋强)宁强县围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今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亿元,集中向***、精准脱贫发力。通过整合中央层面21项、省级35项以及市级3项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和县级安排的涉农资...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