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凡人善举 不等不靠贫困户立志让七旬父母住新房

汉中日报 2017-06-16 11:44 大字
????母亲患高血压、白内障,张开满叮嘱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本报通讯员 何宗习 文/图

芒种一过,大山深处的宁强县太阳岭镇火烽垭村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一场渗透泥土的大雨后,该村四组低保贫困户张开满走在山坡上,似乎听到了天麻棚里菌丝繁殖、银杏园里树苗出土的声响。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节,他这一年的致富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今年39岁的单身汉张开满,是个身高中等、皮肤黝黑的庄稼汉。略显瘦弱的他在谈到今年发展的棚栽天麻和银杏采摘园时,显得信心满满。“这要是搞成了,一切就好了……”这是他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时候满脸洋溢着喜悦。

面对贫穷不等不靠尝试各种脱贫方法

张开满住的村子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家里4口人,父亲78岁、母亲75岁、残疾的哥哥53岁。父亲勉强能干些轻微的体力活;哥哥是个聋哑人,有时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母亲患高血压,常年需要服用药物。加之老年性白内障让她双眼逐渐失明,做顿家常饭都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样病的病、残的残、缺劳少力的家庭困境,张开满没有气馁。他尝试各种脱贫的方法,暗自下定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拔掉穷根。

靠山吃山是山里人的本事。住在大山里的张开满,自小就采挖野生天麻卖钱。这几年棚栽天麻技术普遍推广,村里种植天麻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但他善于观察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要点后,今年年初,开始着手大规模种植天麻。平地、伐木、搭棚、拉沙……说干就干!投资近1万元,购置500多套蜜环菌,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天麻基地终于建成了。

5月28日这天中午,笔者在天麻棚里见到的张开满,正忘我地忙碌着栽种的各项工序,快乐得像个孩子,完全忽略了天气的炎热。他向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栽种成功,明年开春天麻获得丰收,按今年的市场价格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他家有10亩多坡地,但都位于远离人家的半山腰上,往返一次要1个多小时。由于是羊肠小道,农家肥根本无法运达,坡地一年比一年贫瘠。四周山林密布,野猪、松鼠等动物经常出没,“种洋芋、包谷、小麦只能收四成……”他在分析自己的土地种什么庄稼最划算时说道。

今年开春,头脑灵活的他花了4200元购买了3500多斤银杏树种子,种了6亩地。这段时间,一棵棵银杏树苗纷纷破土而出,“这银杏树叶动物都不爱吃,破坏小,明年一卖本钱就收回来了。”他一边拨弄开杂草查看新出土的银杏树苗,一边向笔者说。

“明年,把剩下的地全种上。”在长势参差不齐的小麦地里,他有条不紊地说着不使用化肥、不打除草剂来发展纯天然银杏叶采摘园的技术要点。

自家的坡地全种成了银杏树,吃粮怎么办呢?这对张开满一家4口人来说是件大事。近年来,村里许多人外出务工,一块又一块良田坡地无人耕种,他看到了解决口粮问题的出路。去年底,他在家门口不远处的通组公路旁边,花1000元钱租下了7亩多地,租期5年,用来种植玉米等主要的粮食作物。这样一来,全家人吃饭和饲养家禽就有了粮食供给。这两天,玉米地里一片绿油油,长得特别旺盛,一天一个模样。每次从那儿经过,他都要停下来看上一会儿。

张开满家所在的大山里,除了冬季其他月份都有花开,蜜源十分丰富,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谈到养的8盒土蜂会有怎样的收成,他有点难过。今年清明前后,他的3箱土蜂莫名其妙地死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干着急。

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凡事有计划,是张开满这个人的性格。他利用农闲时间,就地取材准备好了50套做蜂箱的材料,等明年春天一到,就发展蜂蜜产量高的中蜂养殖。当听说邻村有成功的养蜂大户,他又盘算什么时间抽个空去看看。

同龄人中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3年前,花费3000元购买的一辆二手摩托车是张开满唯一的交通工具。为自己家拉运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帮村里的老人和邻里乡亲,从家门口到村主干道4.7公里的泥土路,有时候他一天都要往返好几趟。“用了快7年了,爬坡真莫劲。”他一边给足油门,一边和同行的张岐平说道。

在同龄人张岐平的眼里,张开满是个务正业的人,特别是对家人的不离不弃,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榜样。村里人说,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事,张开满总爱去帮忙,是个热心人。

2016年8月某天,69岁邻居杨素兰因糖尿病全身浮肿被紧急送到县城治疗。在县城,老两口人生路不熟,身边又没个照应的人。杨素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热心肠的张开满,一个电话把他从外地的建筑工地上叫了回来。“我住院,他借钱凑了2000元……”杨素兰激动地回忆道。直到老人出院,将她安全护送回家后,张开满才离开。

他本来有4个哥哥,除了聋哑的哥哥,其他三个一个从小过继给了别人,另外两个到其他镇当了上门女婿。照顾父母、残疾哥哥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他的肩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每天都要提醒父母按时吃药。

谈及现在最大的心愿,他说,希望自己有能力让父母在有生之年搬出修建于1984的土木房,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这两天,有个可喜的消息,村委会决定把张开满家列入2018年危房改造帮扶计划内。

一直以来,除了缺劳动力外,缺启动资金是他脱贫路上最大的绊脚石。6月6日下午5点多,忙碌了一天的张开满来到了村委会,当把500元现金交到会计刘学军手上,他光荣地成为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第47名成员。

刘学军告诉笔者,像张开满这样自主入会的都是致富意愿很强的人,到时可以享受一年最低5000元的无息贷款,这对发展产业来说帮助不小。

从村委会出来,张开满高兴地骑着旧摩托车,拐上了回家的路,消失在笔者的视线中。笔者从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上,看到了一股顽强打拼的劲头。他和笔者已经约好,等存够了10万元钱就拆掉旧房修建楼房,到时要和笔者一起,设计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布局。

新闻推荐

“我不能辜负了老百姓”

????丁国林(右)搬石头砌堰渠。本报记者在***驻村调研采访活动中一路走一路感动一路写一路收获20本报记者姚远文/图在宁强县二郎坝镇水田坪村蹲点调研期间,丁国林的名字经常被很多人提起,说他是...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