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包扶干部帮他申请资金 贫困户养牛脱贫致富

三秦都市报 2017-06-16 04:10 大字
初夏的早晨还有些微凉。天刚麻麻亮,黄喜建就迫不及待地站在自家门边四处“寻牛”。“喜建,你要的牛给你牵过来了!”顺着喊声远远望去,只见门前的便道上,村民黄兴体正牵着一头牛犊扯着嗓子向他喊。

黄喜建连忙迎上去牵过牛,还未开口,黄兴体便爽朗地笑了起来:“喜建,按昨天说好的,等你周转过来再付牛钱,老哥信得过你!”等交付完买卖手续,两人又聊了一阵后,黄喜建才将这头已归他所有的牛犊赶回牛棚。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能靠“赊账”买来牛犊的男人,竟然是个贫困户。

残疾 让生活风雨飘摇

37岁的黄喜建是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戚家垭村村民,几年前的一场意外,让他成了独臂独眼的残疾人。本来生活就不富裕,黄喜建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倒下,医药费用、家庭日常开支等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头上,小家庭一时之间风雨飘摇。

倔强的黄喜建并不认命!2015年,他东拼西凑向亲戚借了钱,买了10头种牛,想通过养殖脱贫致富。然而好事多磨,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10头种牛当年便死了2头。“没挣钱先赔钱,借的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还得上,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再折腾了,可我不能放弃啊。我倒下了,老婆孩子咋办?”说起当年的困境,黄喜建不禁有些哽咽。

帮扶 让贫困成为过去

2016年,黄喜建迎来了人生转机。通过精准识别,他被高寨子街道办纳入贫困户系统。建档立卡后,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包扶干部为他制订了以养牛和种植银杏叶为主的“产业帮扶”脱贫计划,并帮他申请到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和1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

有了政府的帮扶计划和产业发展资金,黄喜建重新找回了发展的信心。“那段时间,凡是县上、镇上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我都一次不落地参加了。因为我目前发展养殖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包扶干部帮我重新调整了发展思路,就是在周边购买农户富余的牛,我短期喂养后再卖出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喜建紧抓***机遇,依靠自己的吃苦耐劳,先后在周边购买20多头牛,通过短期喂养再出售,纯收入25000元。此外,他还通过街道办1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种植了3亩银杏树,收入4500元。2016年底,这个曾经举步维艰的家庭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啊,但我们自己也要争气,坚决不能等靠要!”说这话时,这个淳朴的汉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虽然我家已经脱贫,但政府并没有放下我们不管。这不,年初戚家垭村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又给我借贷了10000元贴息互助资金,帮助我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效。”说着话,黄喜建将牛犊关进牛棚,便为它们准备“早饭”了。他麻利地和料、剁草、投食,一气呵成,十几头牛开始享用他们的“早餐”。山中的早晨多雾,但有柔柔的阳光从雾中散了出来,照在了黄喜建淌满汗珠的脸上。

李长波黄玉本报记者李永利

新闻推荐

依托当地生态资源 紧抓绿色产业脱贫 驻村地点: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

????食用菌开发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本报记者李永利摄????二道河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户均一万菌,当年能转运;户均两亩茶,脱贫没麻达;户均三亩树(银杏),两年能致富。”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村民中流...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