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富了 我这个园区就没白干 高级职业农民赵永跃发展立体农业带动乡亲脱贫
在这儿可以倾听鸟儿唱歌;在这儿可眺望青山绿野,欣赏茂密的枝叶随风荡漾;在这儿可看到成百上千种树木;在这儿天堂的容颜开展在面前,它虽然对贫穷泄愤,却不拒绝人类欣赏其永恒之美。这儿是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石墙院村,这儿出了一位高级职业农民赵永跃。
石墙院村距宁强县城10公里,山大沟深、树高林密,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创造了绝佳条件。赵永跃在此修建起了蔬菜大棚,修建起了与连片养猪场圈舍相接的沼气发酵罐,修建起了加工有机肥的生产线,修建起了一个集“畜-沼-肥-菜”四位一体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如今,他已经从一个地道的农村娃成长为新时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领头羊”。
咬牙改变家乡旧面貌
10年前,进入石墙院村唯一的一条乡村道路遇到雨雪天气变得更加泥泞难行!沿道路、小河沟两侧稀疏的农田和平地因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粮食产量普遍较低,大量的山坡地也实行了政策性退耕还林,本村大部分劳动力加入了外出务工的浪潮。
当时,30岁的赵永跃本可以全家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县城附近,但对于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怀,促使他发誓要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带领农户发展经济。经过多方考察,他最终选择了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该项目既能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又能迅速带动普通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将有力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促进镇、县各部门优先解决当地出行难的问题。
门外汉成养猪能手
2006年,赵永跃投资60余万元新建年出栏2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引进良种二元母猪80头。作为一个生猪养殖的“门外汉”,为了钻研良种猪饲养管理技术,他“吃在猪场、住在猪场”;为了掌握母猪繁育技术、提高仔猪成活率,他和妻子将床铺搬进了母猪产房,一住就是2个月。
经过2年多的埋头苦干,又恰逢2007年生猪价格暴涨的好时机,生猪养殖场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他的养殖场已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场以来,已带动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农户2000余户。
农业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2009年,赵永跃联合当地6户养猪户发起成立“宁强县汉源生猪产业合作社”,当年便吸纳会员56户。目前,该社已发展社员123户,年生产及销售生猪2.57万头,商品仔猪8000头,统一购置销售饲料1300余吨、兽药及其它养猪设施设备100万元以上,年营销总额4200万元,利润40万元以上,社员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户均增收2.4万元以上,每年培训农户500余人次,年带动发展50户以上农户从事生猪适度规模养殖。
自2012年他开始规划发展“畜-沼-肥-菜”循环经济现代化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占地800余亩,年出栏生猪5000余头,年产销各类蔬果1500余吨,2015年产值达2800万元,园区建设既解决了畜禽污染,又实现了蔬菜的绿色无公害种植与生产,还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打造立体绿色农业带动乡亲脱贫
针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赵永跃邀请他们到大棚工作,仅去年一年,他总共聘请了70余人到大棚工作,人均工资2000余元。目前,每天在这个产业园区打工的贫困户平均达10人,每人每天的工资是50—70元。石墙院村75岁的苏秀珍在蔬菜大棚里一边拔草,一边高兴地说:“我和儿子分开一个人过,身体还好闲不住,就到永跃的大棚拔拔草,摘摘菜什么的。去年,我轻轻松松就挣了7500块钱呢。”
石墙院村党支部书记涂和银说,在***工作中,赵永跃主动承担20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还安排13名贫困户到园区通过务工脱贫。“我也是从苦日子里一步步走过来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乡亲依靠立体农业富起来。”赵永跃说。
今年3月初,他又筹资600万元栽植了600亩红心、黄心猕猴桃和大樱桃,新建1个阳光育苗房。他说,“这些土地都是从乡亲们那里流转来的,园区里的活都得靠人来干,谁来干?当然是急需脱贫的家庭困难群众,乡亲们都富了,我这个园区就没白干。”文/图本报记者李永利
新闻推荐
身患尿毒症 仍坚持上课 55岁的宁强乡村教师刘朝东:我离不开孩子们
昨日,刘朝东在医院等待做透析华商报记者周金柱摄2015年被查出尿毒症后,55岁的宁强乡村教师刘朝东仍坚持为学生上课。直到上个月再也坚持不住,他才请假住院治疗。查出尿毒症一直准时到校上课...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