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建设和开通了民情直通车网络平台,采取自下而上收集民情、县镇村三级联动分层管理、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实现了—— 手机轻点触
本报记者 薛向群 通讯员 陈小华
“戚家垭村五组报告事项:群众出行难,需开通公交车方便出行;戚家垭村六组报告事项:群众集中反映人畜饮水难......”
这是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驻村干部王虎通过手机“民情在线”APP填写的民情报告单内容。然后,他轻轻一点,这些就上传到街道办民情直通车网络管理平台。他人下乡还没回来,党委书记封红林就已经通过手机APP阅办批示形成民情报告,上传至县级网络管理平台。结果是,现在公交车已经开到了该村群众家门口,饮水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
目前,在宁强,一张由县、镇、村、社区1850名民情收集员、网格员与县镇村网络平台组成的网络,紧紧地将党员、干部和群众连在了一起。
密织党群连心网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重带县委基层办、组织科的同志多次到镇村和社区,对在全市推广开展两年多的民情报告制度进行调研,发现之前建立的“三单一账”(民情报告单、民情报告事项汇总单、民情报告阅办单、民情报告台账)效果虽好,但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驻村干部一周回来后,才能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形成民情报告单,再通过上报、阅办、批示……一件事还没办理,十多天都过去了。他们这次调研的结果是,利用现代网络,从县到镇到村、社区建立起一张快捷、高效的“信息直报网”,使群众的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响应。至此,民情直通车应运而生。
下来他们就邀请专业软件团队,专门开发民情直通车网络管理系统,为便民服务插上了科技翅膀。按照产业项目发展、生产生活困难、矛盾纠纷调节等7大类,系统以“民情收集上报—分析研判—任务派遣—督办管理—问题处理—核实归档—考核评价”这样高效闭合工作流程,实现了“手机轻点触、民情尽掌握、问题快速办”的目标。民情上报、领导批示、事项办结过程都会自动生成归档,全面代替纸质档案。同时,县级平台建立了“宁强县民情直通车”网站,及时公开公示一些事情的处理办理情况。
倒逼机制强责任 引领干部转作风
“现在,驻村干部比以前更接地气了,每周我们都要进村入户,收集民情信息,与村两委会班子一起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对村一级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后立刻上传。如果不沉到基层一线和农户家中,就根本了解不到实际,更谈不上解决啥问题。镇上平台对事件办理有时限,还在手机上自动‘提醒\’督办,这个民情直通车把镇村干部‘逼\’到了一线啦。”青木川镇干部黄勋涛如此说道。
为保障民情直通车顺利推行,宁强县确定村、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驻村干部、下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为民情收集员、网格员,县政府办主任、镇(街道办)党委副书记为县镇两级平台民情报告的阅办员和监督员,县直有关部门单位、镇(街道办)的“一把手”,为两级平台“直接责任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建立健全了限时办结、保密、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等机制,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民情直通车网络管理体系。
践行承诺高效率 贴心服务零距离
“组上原来的人饮工程年久失修,缺水时大家就只能到小河沟里挑水吃。我只是随口提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啦!”安乐河镇八海河村一组村民王春彦高兴地说。
该村一组人饮工程在5年前搞起,后因气候地理变化影响,水源量不稳定,供水时断时续。驻村干部张元富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迅速填写上传了民情报告单。第二天,分管副镇长就到实地详细了解情况。群众看到镇村干部办事如此热心,速度这么快,也纷纷加入到工程规划、设计和后期施工之中,现在这项通过县水利局争取到的价值12.4万元的人饮工程,正在建设中,不久将交付使用。
“一开始老百姓认为干部到地里拿个手机点来画去,就说是作秀哩,是糊弄人哩。可看到问题一件件得到解决后,大伙就很新奇,这才知道用手机也能办好多事呢。”大安镇江林村党支部书王尔德乐呵呵地说。
如今在宁强的田间地头,忙碌的不但有农户,还有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他们在同群众干活、拉家常中,了解群众所思所盼。除了这“白天走干讲”外,他们还须“晚上读写想”。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宁强的民情直通车已成了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它力促干部多做事,做实事。
截至目前,宁强县镇两级平台共上报民情报告单1270余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703件,成为党组织、党员与基层群众之间一条特殊的“快速通道”。
新闻推荐
九台山春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茶山羌姑采茶忙近年来,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以全面建设“富裕、靓丽、生态、幸福、安全”高寨子为奋斗目标,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各项事业取得骄人成绩。先后被省委、市委...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