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房子喜迎新生活 ——宁强“十二五”移民搬迁四万余人
宁强县在移民搬迁小区都建有完善的文体活动场所,配齐健身运动器材。图为二道河移民小区的孩子们正在进行乒乓球运动。刘勇摄
本报记者 薛海勇 通讯员 吴天文 陈捷
自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实施以来,宁强县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建设活动为载体,成功探索出“集中、上楼”安置移民搬迁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指数。“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9677户4.04万人的搬迁,其中集中安置8480户3.48万人,正在建设中的筒车河安置点是陕南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
坚持规划先行,打造多个亮点
该县把陕南移民搬迁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在对近七万名群众走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移民搬迁《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该县2011年—2020年共需搬迁18147户61064人。该县坚持规划先行和“五个结合”、“四个统一”、“三个靠近”原则,合理安排,科学规划,让移民向人口集中区域集合,向旅游景点、工业园区、公路铁路附近汇聚,在黄金地段选址建设,为搬迁户就业致富提供保障。按照“绘好十年蓝图,搞好五年规划,干好当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三五”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在县城西城新区建成二道河安置点,已完成安置移民群众2120户;在县城东城新区(县循环产业园区附近)筒车河安置点规划安置5058户,现已开工建设安置楼30栋,2852户完成主体工程,12栋1262户已完成内外墙体粉刷,县城区共安置7178户,占全县十年总安置任务的39.55%。同时,在商贸繁荣、交通便捷的大安、阳平关等集镇建设千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各镇确定的移民集中安置点也在有序进行,满足了不同需求层面的搬迁户选点入住。在规划安置点选址时同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宁强县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农业、旅游炳林摄业和20个重点项目发展规划》,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周边企业用工问题。把各个集中安置点按城市社区来打造,将房屋建设与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将水电路讯、绿化亮化、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合力共建,实现居住集中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确保将每个安置点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人居和谐的安置小区。
加强项目管理,破解建管难题
该县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积极改革现行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打破“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依托项目代管模式,破解项目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瓶颈制约。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委托代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进有资质、有实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负责移民搬迁安置点全过程建设管理,破解了政府部门缺乏管理技术人员的难题;同时,由代管公司公开招标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政府负责全程监督,代管企业垫资建设,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破解了安置点建设资金周转的难题,把政府资金集中整合用于完善安置区水电路讯及绿化亮化、产业基地培育等惠民实事中,合力加快建设进度。通过创新投资机制,合力加快建设进度,二道河等安置点工期由原计划的两年缩短至一年半,让移民群众提前半年迁入新居。
认真摸清底子,确保两个优先
实施精准搬迁,将所有符合政策的移民搬迁户进行全面摸底,建档立卡,分类实施,优先落实“两灾户”(地质灾害户、洪涝灾害户)、“两困户”(危困户、特困户)搬迁;统规统建成一批户均面积在60平方米的特困户安置房,实行“交钥匙”工程,让特困户免费居住。对2011-2013年搬迁对象再次进行复核,登记拆旧复垦情况,补签《移民搬迁协议书》;按照逐村建册、逐镇建档、逐县建库的要求,登记2014-2020年搬迁对象的搬迁类型、搬迁愿望,制订移民搬迁轮候安置计划,对2014-2016年的搬迁对象,按年度签订《移民搬迁协议书》,同时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同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有机结合,让更多大山里的群众享受到搬迁后的新生活。
坚持建管并重,做到两个规范
该县规范管理,既要把移民安置小区“建好”、更要“管好”。一方面,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将上级下达资金、县级配套资金、搬迁户自筹资金等所有涉及移民搬迁方面资金全部纳入共管账户,所有移民搬迁方面的支出全部由共管账户支付,实行分管县长、财政局长、移民办主任“三支笔”共同审批制度,保证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做到社区管理规范,在移民安置小区,建立居民数据库,由各镇党委负责,县民政局、公安局、县委基层办配合,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党支部、监委会,招标确定物业公司,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监委会为辅助、物业公司为保障“四位一体”的服务组织体系,在移民安置集中区,都建有配套的学校、医院、超市、社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让移民户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产业配套到位,消除后顾之忧
围绕“新区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技能”,该县积极谋划搬迁户的出路。在二道河、筒车河等集中安置点建有商用房,方便搬迁户开办商店、餐饮服务等经营性活动,新建大型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农贸市场,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对于无能力谋职业的搬迁户,政府出面接洽爱心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就近同循环产业园区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外地爱心企业等签订用工协议,争取到数千个就业岗位,确保无地搬迁户每户有1人有固定务工收入。大力开展劳务培训,为搬迁群众提供经营条件和小额担保;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对安置移民群众的企业实行贴息贷款支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创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三产,促进搬迁群众稳步增收。
新闻推荐
宁强县日前建成全县最大的全民阅读体验基地——宁强县图书馆,馆藏图书22类3.1万册,订阅报刊24种。为适应读者快捷化掌上阅读需求,图书馆安装电子阅读机一台,读者只需扫描图书馆二维码下载移动图书馆...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