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汉中军分区勠力同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陕西日报 2017-04-30 06: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王福军 记者 齐小英

  面对群众冷暖,有没有牢记于心?面对百姓需求,能不能精准对接?面对“摘帽”任务,敢不敢主动作为?在汉中军分区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与会代表异口同声: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助力脱贫攻坚,不全胜不收兵。

  三月的汉中油菜花开,美景如画。在秦巴腹地,记者目睹了“迷彩绿”如何作答一道道“脱贫考题”。

  拔穷根:多重发力靶向“治贫”

  贫困原因多样、贫困程度很深,帮什么、怎么帮?军分区领导认为,“精确滴灌”的实招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是关键。

  针对有的帮扶对象思想观念落后,舍不得丢掉贫困“拐杖”,有的是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单一,有些是缺技术无资金、劳动力少等不同情况,军分区通过整合驻军人员、装备、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帮扶项目、兵力使用、时间安排上科学统筹、联合行动。对扶贫工作队伍进行军地整合编组,选派优秀退役军人党员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组成产业扶持、特困救助、劳务输出等多支队伍,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军分区实行一个团级单位包抓一个贫困村,每名团以上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每名营以下干部帮扶1-2户贫困户,每名专武干部至少帮扶1名贫困户,充分发挥“迷彩绿”的主力军作用。

  军分区协调30万元帮助汉台区老君镇五丰村新建了村委会;城固县人武部协调17万元对瓦屋村村委会进行整修;镇巴县人武部协调10万元对宝山村村委会进行了改建;汉台区人武部自筹20万元、协调经费30万元,为褒姒村捐赠电脑、空调、办公桌椅;佛坪县人武部协调60余万元,为陈家坝金星村修建了直通县城的水泥路,打通了阻隔村民连通外界的屏障。

   让脱贫户“归队”:不看眼前谋长远

  两年前,留坝县青桥驿镇社火坪村一贫困户,由于养猪成本增加、市场价格萎缩、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养了200多头猪的养猪场被迫关门,又回到贫困状态。汉中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因思想、受灾、患病、技术等原因返贫,根本原因是帮扶工作只顾眼前脱贫指标,忽视了长远脱贫效果。

  因病因灾返贫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军分区、人武部对患重大疾病、家庭发生自然灾害的,军地合力搞好困难救助,经常组织对留守儿童、失独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西乡县人武部投资5万元为西河村新建卫生室,镇巴县人武部部长任勇维积极帮助贫困户甄尚武的儿子找到稳定工作。

  脱贫户要稳得住,思想引领是关键。汉中军分区从思想根子入手抓脱贫,组织人武干部、专武干部深入贫困村,向贫困户宣讲国家脱贫政策,在点滴灌输、悉心点播、深入引导中植入精准脱贫理念。各人武部帮扶贫困村建起图书室、娱乐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开展送书籍、送电影、送法律下乡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治安中心户创建和评选。

  给“拐棍”不如给“翅膀”。军分区所属人武部积极邀请市县林木花果服务、畜牧家禽指导、农技推广等科技服务人员,到田间地头向贫困户传授农技知识,采取举办扶贫讲座、科普夜校、短期培训等办法,帮助贫困户掌握见效快、收益好的技术。

  阻断代际贫困:让山里娃成就梦想

  2016年初,南郑县红星小学的孩子们走进崭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欢喜雀跃,感受到“美梦成真”。

  互联网络进校园,一直是该校师生的梦想。汉中军分区帮建该校后,组织开展了“牵手行动、同心圆梦”兴教助学活动,投资近20万元为该校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捐赠了文体器材,选派了一名干部担任德育美育和国防教育课外辅导员。

  由于家庭贫穷、教学条件差,一些山区孩子过早放弃学业,导致贫困一代接一代。从2015年起,军分区12个团以上单位各帮建一所山区学校,从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学生、国防教育等方面实施有效帮扶,相继建起多个图书室,捐赠各类图书上百种,在12所学校定期开设国防教育讲座,让教育成为发展的基本动力。

  镇巴县巴山镇松树中学门前有一条河,学生进出要绕行很远极不方便。去年年底,县人武部得知后,筹措资金50万元修建桥梁,方便了300多名师生及附近群众。西乡县人武部投入3万元,为大河镇中学购置了100套床架、床板。汉中军分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帮助群众力争早日拔掉穷根。

新闻推荐

春到陕南 油菜花海惹人醉

“美的耀眼,黄的无瑕,好像一块黄绸铺在山脚下。”春天是个浪漫的季节,空气中随处弥漫着花的清香。此时,陕南的油菜花开了,花海连着花梯,蔓延成油菜花海。就此启程吧,来一次心动的“赏花”之旅!安...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