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脱了贫,我愿脱层皮” ——南郑县驻村第一书记倾力脱贫攻坚记事

陕西日报 2017-02-22 10:25 大字
本报记者 薛向群 通讯员 刘云鹏 程虎

“只要群众能脱贫,我们脱层皮又算什么呢!”这是南郑县国土资源局派驻碑坝镇南岔河村第一书记孙玉林的承诺和决心。

南郑县目前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有127人,他们大多都能将帮助群众脱贫当做自己的“家事”,把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注重把扶贫工作往群众心里做。基层干部群众称赞这些第一书记——真心、真住、真帮。

去年端午和中秋他都在村上顶着

“吕书记,走累了,进屋喝口茶,歇口气吧。”

“吕书记,你几天都没到我家吃饭啰!”

村民亲切称呼,甚至表面有些埋怨的吕书记,是南郑县委宣传部选派到川陕交界的碑坝镇松树庵村任第一书记的吕洪庆。

采访中我们与吕洪庆徒步行走在山路上,碰见的村上男女老少总是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那份亲切让人难以忘记。

松树庵村位于南郑县碑坝镇西南,距县城115公里,与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镇、南江县汇滩乡相邻,俗称一脚跨二省三县,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全村108户402人,贫困户有53户184人,前年人均收入2500多元。

57岁的吕洪庆说,要想开展好农村工作,就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他到任伊始,不论天晴下雨,每天往返30多公里山路,走村入户,摸村情、找问题、定思路、想办法,端起粗瓷碗吃吃农家饭,坐在板凳上聊聊农家事,挽起袖子来干干农家活。

松树庵村离县城100多公里远,老吕在村上每个月住20多天,去年端午、中秋他都没顾得上回家。工作空余他要找那些有矛盾、有牢骚、有怨气的党员群众,关心他们,帮他们化解矛盾,合力脱贫。

为破解一些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老吕到县上争取资金5万元,为贫困户购买鸡苗3000多只,使他们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我家里有病人,负担重,真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当两半花。中秋节前,吕书记惦念我们,联系单位干部专门送来了月饼和慰问金,支部还开展了联建活动,真是得谢谢他啊!”提起吕书记,老党员张老汉道不尽的感激。

不仅要“输血”,还要能“造血”

“这几十箱蜜蜂是我家脱贫致富的希望,我得把精力全部用在这上面!”福成镇底坪村60多岁的程老汉信心百倍地说。这些蜜蜂是驻村第一书记给缺劳少力的他家选定的产业发展项目。

“感谢县上给我们村派来了一个‘诸葛亮\’,加上村‘两委\’几个‘臭皮匠\’,村上群众现在有了盼头。”这是底坪村党支部书记魏顺义近来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眼里的“诸葛亮”,就是南郑县交通运输局选派到福成镇底坪村任第一书记的杨超。

底坪村山大沟深,海拔1100米,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于靠天吃饭,世代重复着广种薄收、肩挑背驮的生活,村里90%的青壮年劳力全部外出务工。面对山高坡陡的自然环境,杨超到村后,一直摸索着如何改善大山深处农村的面貌,增加群众收入。

走访调研后,各项数据表明,底坪村穷根在山上,潜力也在山上,希望还是在山上。杨超立足山区,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脱贫攻坚。

在考察市场需求、研究近年山区生态种养殖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之后,杨超集思广益,瞅准了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项目,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确定了高矮结合、长短结合思路,把养殖和种植作为主攻方向。在购买土鸡700只,分发给贫困户之后,他又协调资金7万元,修建水窖21个,解决群众吃水问题。

“过去,我是村里出了名的穷光蛋,没饭吃,没钱用,没房住,要不是杨书记多次上门做工作,我这脑壳还是不开窍,就知道守着那几亩薄地过穷日子。现在我养的100多只黄羊又肥又壮,少说也能收入六七万元。”底坪村养羊大户张志明比画着说。

张志明和不少群众尝到了发展养殖和种植的甜头,自觉改变了世代靠常规生活的老路。目前,底坪村养殖生猪113头、牛羊1100多头(只)、土鸡3960只,种植烤烟153亩、枳壳5万株。

尽所能,服好务

到村后,县国土资源局派驻碑坝镇南岔河村第一书记孙玉林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群众的承诺——“尽我所能为群众服好务”。

天台组是位于南岔河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群众生活困难。孙玉林协调民政部门为该组26户特困户、贫困老党员每户送去大米、食用油、被子和现金200元;协调碑坝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护士9人,上门为43户138位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协调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捐资,为20户特困群众买回了猪仔、羊崽、鸡苗,并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签订高价回收协议;看到群众自产优质蜂蜜、核桃、板栗,由于信息不畅而销路不广的状况,他用微信、博客、贴吧等途径做起了推销员……

如今,村路通到了南岔河村老乡的家门口,村里漂亮的房子一栋栋也建了起来,原先打算搬到外面的村民也安心住下来。

一提起村里这些变化,南岔河村主任闫守红不由得又说起孙玉林来了:前年以来,孙玉林协调县上投资139万元,将南岔河村连片150亩荒坡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多方筹措资金,对200米水毁河道进行治理;组织投资5万多元,建造便民铁索桥一座,为学生上学、村民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保障;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协调县局出资2万元购买电视机、电脑、打印复印机、饮水机、办公桌椅等设备,建好南岔河便民服务室,改善了村里办公条件,方便了办事群众;争取拟调整30亩建设用地,为73户贫困群众实施异地搬迁脱贫,打好了基础。

在南郑县山区,现在活跃着127名像吕洪庆、杨超、孙玉林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完成了由机关向乡村的角色转变,从办公室来到田间地头、家里巷间,在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活跃在第一线,解难题、惠民生、谋发展,立誓用自己的“脱层皮”,促使群众“早脱贫”,成为农村改革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汉中市曝光10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

阳光讯(记者史超)近期,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了调味品、蔬菜、蛋及蛋制品、肉及肉制品、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薯类及膨化食品、糕点等431批次,其中不合格食品10批次。不合格食品情况如下:1...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