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胸怀正气义薄云天 ——于右任诗赞王世镗

陕西日报 2016-10-26 19:28 大字

王世镗书于右任撰《先伯母房太夫人行述》

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办自甘。

稿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

三百年来笔一枝,不为索靖即张芝。

流沙万简难全见,遗恨茫茫绝命词!

多君大度迈群伦,得毁翻欣赏鉴真。

一段离奇章草案,都因爱古薄今人。

牛首晴云掩上京,玉梅庵外万花迎。

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 

这是1935年于右任为近世章草大家王世镗先生所写挽诗。

王世镗,字鲁生,晚号积铁老人。河北省天津人。“王氏世德相承,皆为循吏。”(靳志先生云)王鲁生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二十三日、族行为九,故自称王九。“治经史,善辞章,兼明时务”为大梁书院之冠。在科举应试中因其于策问、条对、天算有过人之才,被主考怀疑为新党。此后绝意科第,致力新学,与戊戌变法重要人物唐才常、谭嗣同等相问讯。戊成变法失败后,入关西依在兴安(今安康)做官的大哥彤生,闭门读书,过着隐居生活。

王鲁生童年即喜欢临摹龙门刻石,“谓有古拙博大之风”。到汉南后,游石门、剑阁,得见汉代摩崖刻石,更钩深探赜。由文字学入手,潜心研计章草、今草发展源流。日耽翰墨,三十年不倦。为了“聊奏雕虫技,庶免野狐禅”,他发愤订正前人所谓王右军《草诀歌》。1917年前有手书章草《增改草诀歌》刻石,后因石劣工拙弃之,此刻有拓本流传。1924年又另集百衲本,兼收章今草书,名曰《稿诀》或《稿诀集字》并手书之,其中注释请汉中九位书家用楷、行、隶三体分别书写。1928年汉中道尹阮贞豫主持将此本刻石嵌于汉中南郑县宝峰山道院壁间,今已移至汉中博物馆。先生虽曾短暂地做过镇巴县、西乡县知事,但“书生本色终生不逾,虽屡司权税,三权县篆,非义之财一无侵染。罢官后仅余汉江滨薄田数亩及兴元(汉中)城老屋数椽”。(1933年《讣告》)其时,有得《增改草诀歌》拓本者卓某,将王世镗名字割去,诡称家藏古帖,1927年付梓行世,并请当时几位学者考证作跋,定为“晚明人书”。反诬王鲁生“改易数十字,遂窃为己有”;“颇疑王氏藏有旧拓,知其鲜传,故所以为蓝本,略补小注并及近世人以证其为己作耳”。正如靳志先生所称,他们“掩毁名字,剽窃宝藏而自诩为精鉴者。遂任意武断,甚至抗颜反噬,盗憎主人,岂不大可笑哉”。这一“离奇章草案”搞得王鲁生十分困窘。1932年“好奇嗜古,爱才如命”的于右任先生得见王鲁生草诀歌,诧为一古人所作,适其甥周伯敏侍侧曰:“此系甥叔岳所书,曾刻石于镇巴。”于先生遂电邀王鲁生赴南京,相见甚欢。于先生:“尽出其宝藏,供君探讨。”王鲁生得此良好际遇,书法大进。“举凡石渠天禄秘阁之珍玩,汉晋竹木,流沙坠简,无不辐揍毫端,会通变化,集其大成”,更有手书《改定章草草诀歌》杀青。得于右任先生之助,“章草案”也不了了之。王鲁生居南京未几,1933年11月4日,即客死江南。于右任先生“待死如生,厚其赙赠,哀此茕独”,将他葬在南京西边风景绝佳的牛首山,与晚清著名书家李瑞清(清道人)葬处玉梅花庵两相呼应。此时此刻于右任先生写下了语言平易而情深意切的《挽积铁子王鲁生先生四首》。

第一首诗写他在既葬还祭王鲁生时不胜痛惜之情。王鲁生临池染翰即使痛臂仍然意态醉酣,挥毫不止,如痴,如醉,入魔。王鲁生,情同手足的王九的死,使他如失股肱,他的心情怎么也不能从痛苦中平静下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跟王鲁生这样的朋友、才子同归泉下也自甘心。惜才、爱才、怜才、重才的于先生深深地惋惜,王鲁生他刚刚写好《改定章草草诀歌》就匆匆逝去,未死在汉南却死在了江南。老辈子讲“生有时辰死有地方”,这难道就是前数所定吗?于先生为失去挚友顿足痛哭之态,如在目前。

本版撰稿:钟明善

新闻推荐

南郑源头治污出重拳

本报讯(记者郭晓斌通讯员雒菲)今年以来,南郑县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从源头上严控污染物排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把节能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进行有机结合,倾力打造“宜居南郑”。南郑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污水...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