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中抗战回眸

陕西日报 2015-08-15 18:44 大字

   宋志明 秦小军 张海军 王宏宇

70年前,汉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奔赴前线与日寇作战,接纳战时流亡群体,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

  浴血抗日前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数万名汉中儿女参加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奔赴前线与日寇英勇作战,为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杨虎城部第38军和国际援华武装力量“飞虎队”。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南郑县的杜瑜华与汉阴的何振亚、沈启贤等同志在陕南游击纵队的基础上,于1936年8月13日组建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1937年8月25日,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344旅警卫营,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前,该部在代县解口一举歼灭了装备精良的坂垣师团一部50多人,俘敌1名,缴枪10余支,营长何振亚等人负重伤。1938年1月22日,344旅在平山县温塘伏击日军第5师团21联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毙伤日军近千人。4月初,日军分九路大举围攻晋东南,该部参加反围攻作战,在山西长治和高平交界处的张店追歼溃逃日军两天两夜,最终将其消灭。7月6日,在山西阳城町店,该部面对日军100多辆汽车和山炮毫不畏惧,与之展开白刃战,毙伤、俘敌100多人,炸毁汽车20多辆。此战,该部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仅第4连就牺牲了110人。经过一次次与日寇激战,1000多名陕南子弟组成的抗日第一军,有700多人为国捐躯。

杨虎城部第38军在驻扎汉中的4年多时间里,在当地吸纳了数千名士兵,仅17师中就有1000多名汉中籍官兵。1938年2月,该师又在石泉、汉阴、西乡、南郑等地招收新兵几千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7师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等战役。1938年7月,38军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粉碎了日军11次大扫荡。1940年8月,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38军在南同蒲铁路沿线的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出击,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同年10月,38军调防河南巩县、汜水、荥阳、广武等地。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17师伤亡2280余人。1944年以后,38军在河南战役中独木苦撑,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在转战河北、山西、河南的战斗中,绝大多数汉中籍官兵壮烈殉国。在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等战斗中,往往是成营成团地牺牲,仅宁强县就牺牲了56人,中条山上的“后死碑”,至今留有汉中籍士兵的姓名。

1941年8月,陈纳德率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来到抗战后方重镇汉中,与汉中军民并肩战斗。中美空军或从汉中起飞远程轰炸武汉、南京等地的敌人,或在汉中上空与来犯的日机激战。1942年4月30日,在城固县黄沙铺乡陈家寨击落日军轰炸机一架,烧死日军4人,俘获敌驾驶员。1943年4月30日,12架日机袭击汉中,“飞虎队”在城北击落日机一架。同年夏,一架日侦察机飞临汉中被击中,机内2男1女被烧死。

飞虎队与汉中人民相处融洽,结下了深厚友谊。1944年12月,美军一架飞机在空战中坠毁于洋县西南坝,驾驶员跳伞后落于沙溪乡,当地民众护送其至汉中。1945年6月20日,美国飞行员唐纳、赫尔、乔其三名中尉驾驶一架战斗机飞至镇巴县南长滩寨子上空时,因燃料耗尽被迫弃机跳伞。当地群众将三名飞行员送到县城,县政府召开欢迎会,后派民团将他们护送到西乡。

支撑抗战的后方重镇

全面抗战爆发后,汉中迁入或新建了一大批与抗战有关的军事机构和设施,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后方军事重镇。

为应对日军的空袭,当时的汉中不仅建有防空洞和掩体,还驻有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1937年到1945年,修建防空洞32处,面积达4376.87平方米;简易工事403.91平方米,主要用于官员隐蔽和储存武器弹药。1944年6月,在今汉台区天台山下,修建了一处特殊防空工程,供蒋介石在汉中期间躲避空袭。汉中各县区还建立了防空情报机构,观察、收集、传送、发布防空警报,以支援驻汉中乃至全国的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作战。

1931年至1945年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汉台区城北十里村、汉中城内北校场、南郑西郊(今汉台区城西)、勉县东南6千米的仓台堡、城固县东北9千米的五渠寺(今柳林镇)等地方,先后修建了5个飞机场。

一批平津高校和全国各地大量中等学校的迁入,使汉中成为抗战后方与重庆、昆明并列的全国三大教育中心之一。1938年4月3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南迁汉中,本部设于城固县城,文理、教育学院、法商学院25个系设于城固考院小学;工学院迁城固古路坝天主教堂;医学院迁汉中黄家坡,在东关办有附属医院,城内设有门诊部;农学院设于勉县武侯祠。八年抗战期间,西北联大在汉中有教授505名、员工1489名,培养学生9257名。期间,汉中还接纳了从沦陷区迁来的几十所中学和其他学校;建立了西北儿童教养院,先后接纳沦陷区难童近3000名。

抗战期间,汉中为前方输送了大批军粮、军服、军火及其他物资,是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经济重镇。

1936年,迁建在汉中城固的西北兵工厂城固分厂,约有员工1500人,主要生产轻机枪(年约产3000挺)、步枪筒、手榴弹、六〇炮弹、迫击炮弹、炸药等。1939年,国民政府国防部在南郑开办西北颜料厂,利用本地出产的五倍子、橡碗子等制成绿、灰色颜料,专供染军服用。

1938年底,西京电厂汉中分厂由郑州把功率为135马力的蒸汽机、85千瓦的发电机、配电盘等拆除运回汉中。1939年底,与锅炉配套安装竣工,并架起了一条5公里长2300伏的高压线路和10公里长的低压线路,1940年元旦开始发电。1942年,西京电厂汉中分厂又安装两台45千瓦煤气机,加上前一台共计三台,机组总容量175千瓦,供汉中城的照明用电。1943年,由昆明运回220马力的煤气机、160千瓦的发电机,汉中电厂发电量增加。

为提高钢铁生产产量,汉中先后建立了同生铁厂等30多家铁厂。当时,陕西全省的生铁产量为163.36万市斤,而留坝、略阳、西乡、镇巴4县就产130.36万市斤,占全省总产量的79.8%。此外,汉中还相继建成了益汉火柴公司、益泰工业社、西北肥料厂、南郑民生工厂、三秦面粉公司、中华机器卷烟厂、民生煤矿、仁合米厂、裕丰米厂等数以百计的近现代工厂和遍布城乡的4200余家手工作坊。

为支援抗战,汉中人民还不惧艰苦,牺牲众多民工,大力进行公路建设。1935年12月,西汉公路通车;1936年5月,川陕公路通车。这些公路是西南、西北大后方与中原、华中、华北战场的重要通道,依靠它们,大批兵员、军事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

新闻推荐

恪守品质存本真严循标准保健康 ——陕西翠草碧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品质篇

粮乃农之本,国之基。民以食为天,安为先。始终以“吃好米、做好人,以米品树人品”为宗旨的陕西翠草碧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利用“原始种植+现代标准”的特色模式,从源头上把关,以高标准自...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汉中抗战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