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县区制度创新“亮点”集萃

陕西日报 2014-12-02 00:08 大字

   略阳县村干部积分制 以“学习分、活动分、守纪分、绩效分和评议分”为主要内容,按照“每月记实、每季度积分、镇党委审定、公示公告、签字确认”程序,由各镇年初对村干部工作任务细化,赋予不同分值,满分为100分,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年积分与绩效工资、表彰奖励、选拔挂钩,促进村干部精细化管理。先后有2名考核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镇党委委员,12名考核优秀、符合条件的村干部被推荐参加省上招录公务员考试,其中2人被招录,另有3名村干部因积分低、考核不称职而主动辞职,此项制度在全省推广。 (陈健) 

 城固县党员“双评议”制度 城固县开展了以“党内评议党员和群众评议党员”为内容的党员“双评议”活动,严格“八个清理”、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民评、民主测评、组织点评等程序,客观公正地评议每一名党员。活动开展以来,共评议出优秀党员4928名、基本合格党员450名,处置不合格党员236名,其中限期改正208名,并对不合格党员实行“2+1”帮带,促其转化提高。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该县还参与了中央关于畅通党员出口办法的起草,并被确定为全省畅通党员出口工作试点县。 

汉台区社区“双报到”制度 汉台区委组织部和区直机关工委联合要求295个机关党组织、4600名在职党员限时到包联社区或居住地社区报到。机关党组织任务是组织机关党员定期到社区服务和党建交流;在职党员任务是开展义工服务,一年不少于12次。同时,社区建立“双报到”台账,定期向机关党员所在的机关党组织反馈,区委将反馈结果作为党建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和干部评优提拔的依据。此项制度的实施,搭建了机关服务基层新平台,实现了党员服务“八小时”向“全天候”的转变。 (叶亚楠)

洋县民情报告制度 洋县立足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化拓展民情报告制度,通过县、镇、村、组3400多人的收集、报告、汇总、督查“四员”网络和在线平台,依托报告单、汇总单、阅办单、台账和在线速报、掌上阅办系统,按照“走访收集、梳理交办、多方联办、归档备案”“四步”流程,自下而上收集民情、多方联动解决群众诉求,把“问”和“解”有机结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目前,全县累计收集民情事项2868件,办结2554件,办结率89.1%。 (蒙刚)

 南郑县“三三”工作法 南郑县在圣水镇探索推行以“三亮三联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工作法。在机关和驻镇单位:亮干部身份、亮办事流程、亮服务标准;科级干部联重点户、科室站所联贫困户、干部职工联特殊户;实行首问负责服务、领办代办服务、结对攀亲服务。在村、社区:“三委”(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村〈居〉监委会)亮目标、干部亮职责、党员亮承诺;“三委”分类联、干部分组联、党员分户联;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党员网格服务、爱心呼叫服务。 (谢永生) 佛坪农村党员创业扶持机制 按照“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思路,推进服务性党组织建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实行“支部+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机制,扶持全县农村党员示范户、贫困户创业。该县筹资建立了1000万元党员创业扶持基金,筛选13个优势产业扶持项目,严格按照“党员申报,支部审定,县直相关部门审查,组织部门跟踪问效”的程序,为102名创业党员发放贷款619万元,目前建成“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1个、“优秀党员示范户”45户,带动15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使党员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群众更加认可。 (田间 吴成军) 

西乡县村干部坐班服务群众制度 西乡通过“建立专职化队伍、实施工薪化保障、推行公职化管理”,推进村干部坐班服务群众常态化。精简村干部职数,分类设置5、4、3个专职岗位,实行定岗、定编、定责,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坐班、联合坐班、服务代办、服务承诺制,采取“涨报酬”、“办保险”、“重奖励”、“变身份”,健全村干部请消假、坐班日志、去向公示、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6万多件,节省办事费用120万多元、时间2万多天,做法被《人民日报》刊登报道。 

(程晓兵 聂代岗)

新闻推荐

陕南春耕图

4月15日,时下已进入春耕农忙时节,南郑县汉山随处可见农民在梯田里劳作,播种、育秧,层层梯田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农耕画。本报记者李晓红摄...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