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陕西信合助农服务E终端试点纪事
陕西信合南郑联社助农服务E终端上线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李蕊 通讯员 任占伟
春到陕南,油菜金黄群山披绿,白墙红瓦镶嵌其中,一幅如画美景。4月8日下午,在汉中市南郑县青树镇冉家营村,72岁的张成材老大爷拿着4本存折,来到村口的陕西信合金融服务便利店,依次查询领取各种惠农补贴,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原来每个月都要抽一两天赶早到镇上信用社排队,去一趟来回车费要花8元钱,有时候排一天队最后都领不到。现在方便了,有空就来查一查,还不耽误坡上的活计,多亏这个新玩意。”
张大爷所说的“新玩意”,就是陕西信合创新推出的“助农服务E终端”。从自主研发到试点运行,从逐步摸索到扩大推广,从反应平平到广受欢迎,“E终端”经过半年多应用,如今已成了广大农民交口称赞的“贴心金融客服”。截至2015年3月初,全省共有24家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通“E终端”1496台,成功发生交易24.8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9599.3万元。而这个数字,随着“E终端”下一步在全省的正式全面推广,还会快速增长。
农村金融现状亟须改善
陕西是个农业大省,在全省370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70%以上。目前,国家扶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如粮种直补、失地养老金、高龄补贴、农资直补等让农民欢喜不已。但欢喜之余也有忧愁,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支付条件不完善,对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群众来说,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一种奢望和梦想,为领取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补贴,老百姓要费时费力走很远,这种矛盾在陕南汉中、安康等市的偏远山村表现尤为明显。
如果不是亲身耳闻目睹,生活在大都市被各大金融机构“奉若上宾”的城里人很难想象其中艰辛。但在陕南一路行来,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南郑县黄官镇,最远的云河村距离镇上四十多公里,且交通不便出行困难,还有多个由老人、孩子、妇女组成的“空心村”,拿着存折不会写名字、不知道密码的老人不在少数。
除了这些“老问题”,在陕南移民搬迁新村等经济发展较好但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落又出现了“新现象”。一方面村民们搞养殖、种蔬菜、农家乐经营得热火朝天,金融需求旺盛;一方面金融机构太少、金融服务落后,仅有的镇上信用社在缴费旺季柜员忙得连卫生间都没时间上,可门口依然排起了长龙。
其实陕西信合早期也曾在农村人口密集乡镇推广助农取款POS机服务,但因其功能单一、存在安全隐患、不适用存折等问题,并没得到老百姓普遍认可,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E终端”让一切皆有可能
如何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电子化智能化,走出一条有效可行的普惠金融之路?陕西信合探索创新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2014年8月,省农村信用联社经过技术攻关,自主研发推出了“助农服务E终端”。
在设计上,“E终端”界面友好易操作,支持存折、IC卡和磁条卡等各种介质,具有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惠农补贴查询领取、社保卡查询缴费、话费代缴等多种功能。在地理定位上,大多安装在金融服务需求较大、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离金融机构较远的乡村。在网点选择上,采取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优选、信用社实地考察确认等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经营规范、具备固定场所的各乡镇农家小超市、农资店、卫生院等作为便民金融服务点。在安装操作上,由陕西信合免费为每个服务点配备“E终端”、验钞机、打印机和保险柜“四大件”,并对商户进行统一培训,每月按交易笔数给商户相应补贴,真正达到了老百姓欢迎、政府满意、信用社受益的多赢效果。
在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的农家乐里,前来办理各种金融业务的村民络绎不绝。查询、出票、签字、登记、取款,老板娘方和秀有条不紊地操作,俨然一个“银行柜员”。记者走访发现,不管是村民、商户,还是信合工作人员都能从“E终端”中获益。“我养蚕做点小生意,经常需要办理小额资金的转账和存取款业务,以前只能去镇上。现在有了‘E终端’,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我们比城里人还幸福。”五爱村村民廖辉高兴地说。商户对“E终端”也是青睐有加,一方面增大的人流量红火了自家生意,提高了自身威望;另一方面信合每年补贴近万元,商户增收有了新渠道。“每笔业务我都认真登记,店里还接了网线装了监控,我现在也算半个银行柜员了。”方和秀显然很满意自己的“新工作”。陕西信合相关负责人介绍,“E终端”也大大减轻了信合基层网点的柜台压力,柜员替代率达20%左右,信合门口再也不排长队了。
小支点撬动大市场
在整个助农“E终端”的研发、推广、机具配置中,陕西信合几乎是不计成本。“四大件”标配成本价将近15000元,再加上商户的培训补贴、机具的维护监管等等,这笔“生意”看似很不划算。
为何还要坚持做下去?面对记者的疑惑,陕西信合理事长杨建新表示,陕西信合从2004年成立至今,一直坚持“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就是要让百姓享受到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E终端”绝不仅仅是让金融服务更加快捷方便,它更从根本上培育了广大农民全新的现代金融理念,用小支点撬动整个农村金融大市场,这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杨理事长郑重解释道。
随着陕西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广阔的农村正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三农”市场潜力无穷,后发优势显著。沿着惠农、支农、便民的绿色金融服务渠道,搭乘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快车,陕西信合俨然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客户群体最广、业务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在陕西经济尤其是“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普惠金融的美丽愿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点评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陕西这样的经济不发达省份,国家和省上多次提出要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这些宏观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就是农村的各个金融机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陕西信合承担了陕西省大量农村金融服务任务,深化改革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草根金融特色和差异化服务,真正做到了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在农村金融服务的拓展和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像“E终端”这样的金融创新不胜枚举。在方便百姓、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陕西信合本身的业务规模也得到不断地扩大增强,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多赢局面,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方都是获益者。一台台“E终端”如同一个个火种,点燃了陕西省农村千家万户的现代金融服务之灯,更照亮了陕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彭武通讯员肖军余艳)大型机械持续作业,电力通讯抢修人员艰苦奋战,农技员深入田间技术指导,干部群众清淤扶苗……6月29日以来,在南郑县牟家坝、小南海、碑坝等重灾区交通、电力、通信...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