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在合作社建在龙头企业建在安置点 勉县“扶贫车间”开辟扶贫新渠道

汉中日报 2017-07-18 11:46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梁袁华)7月10日,是勉县誉诚电子产品组装厂发工资的日子。新铺镇东边河村5组贫困群众贺永兰领到了1850元工资,比上个月还多挣了100多元。“不出体力,不晒太阳,活简单,挣钱多,这样的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贺永兰说。

今年60岁的贺永兰一个人生活。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干不动,外出务工也没人要。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3年,新铺镇人鲁红丽在青羊驿村创办了誉诚电子组装厂。前年,贺永兰进厂成为一名工人。工厂离家很近,走路半个小时就到。而且采取计件工资制度,务工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到家里,贺永兰感到很知足。

今年4月份,“誉诚”又在新铺湾移民搬迁安置点办了分厂。2个厂共吸纳周边和安置点92人进厂务工,其中贫困群众19人,月均收入1500元。

“回乡办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到了钱,企业也节省了劳动力、场地成本,实现了自身发展和带动贫困户增收双赢。”鲁红丽说,近期县上出台的“扶贫车间(工厂)”政策让她更有信心,她打算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据悉,勉县现有贫困户15275户40734人,因缺资金、缺技术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的占46.7%,且大部分是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面临缺乏增收渠道、“挣钱”“顾家”两难的困境。同时,勉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潜力巨大。

面对现状,勉县积极打通优势产业和贫困群众的对接渠道,创新建立“扶贫车间(工厂)”。通过把扶贫车间(工厂)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移民搬迁安置点,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利用企业闲置资源和扩大产业设施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引导贫困户就地就近从事订单生产、入企务工、代管代养等产业就业方式,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扶贫车间(工厂)+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扶贫车间(工厂)建设积极性,勉县出台多重激励保障措施。对于吸纳10户以上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车间(工厂),每带动1户给予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按标准和要求建设设施蔬菜扶贫车间(工厂)的,每个设施大棚补助3000元;按照标准建设的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工厂),按照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给予5至10万元财政奖补。同时,全县成立种植、养殖、水产、中药材、土地股份合作社、旅游观光等7个产业扶贫技术服务队,对产业扶贫车间(工厂)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协助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政策利好激发建设热潮,扶贫车间(工厂)呈现强劲的带动效应。汉中尧蕈生物科技开发公司通过自主经营、认领托管、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黑木耳45万袋,新增就业岗位45个,户均年增收4000元;温泉镇刘家山养蚕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吸纳82户贫困户养蚕,户均年收入6500元;勉县通过减免房租吸引大成电子厂在团结新村移民搬迁安置点设厂,吸纳安置点和周围群众3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9人。

“‘扶贫车间(工厂)\’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开辟了移民搬迁群众就业新渠道,形成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机制,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史邦俭说。

目前,勉县已建成产业扶贫车间(工厂)示范点10个,吸纳当地贫困户315户。计划8月底建成20个扶贫车间(工厂),带动5000户以上贫困户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勉县万只白鹭 与人和谐共居

本报汉中讯(黄国鸿记者陈卫平)白鹭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被誉为鸟类生态环境鉴定师。在勉县老道寺镇楼子沟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只鹭鸟到此地繁衍生息。楼子沟村位于秦岭南麓,村子四周有着...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