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自己走好脱贫的路”
唐纪录 口述 本报见习记者 任悦 通讯员 梁袁华 蒋虚 整理
我叫唐纪录,今年50岁,是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12组的村民。去年,我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性格比较要强,说实话,要不是突发变故,我并不想给各级党委政府添麻烦。以前,我和妻子在河北的一家钢厂打工,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日子也算过得红红火火。不料,2013年,19岁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去世。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妻子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当时,我觉得天都塌了。但是,面对无助的妻子、70多岁的老母亲和5岁的女儿,作为一名男子汉,我绝不能倒下。我忍着难熬的悲痛,四处为妻子求医,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仅剩下1袋玉米。幸好,妻子的手术成功了。
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不能这一茬倒下了、绝收了,下一茬就不种了。为了照顾妻子,我辞去了工作回到老家。妻子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药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去年,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给我添了很大的劲。我当即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再加上5万元的商业贷款,盖了牛棚,养了9头西门塔尔牛。当时还立了个小目标:争取三年后养到18只。
养牛很辛苦,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在牛棚干活,中午太阳再大还得去地里干农活,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歇下来。养牛也都不简单。一开始,由于不懂技术,死了一头牛,赔了4000多元,这让我很心疼。为了养好牛,我到处找养牛大户“拜师学艺”。扶贫干部经常给我带来养牛方面的书,还让我参加了技术培训班。通过大家的帮助,我现在算是名养牛“把式”了,甚至看一眼牛粪就能判断出牛是不是生病了。
现在,牛棚里已有18头牛。而且还有8只牛犊即将降生。去年至今,我陆续卖了8头牛,挣了4.3万元。不到2年,我提前翻倍实现了养牛目标。
党和政府已经帮了我很多,妻子享受了大病救助,女儿上学一分钱不花还有生活补助。但是,不能有了国家的扶贫就当懒汉,我有手有脚有力气,脱贫的路我要自己走好。相信再努力两年,我可以扩建一个牛棚,争取养50头牛,日子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梁袁华蒋虚)近日,勉县再次下派421名干部,进一步夯实镇(办)脱贫攻坚团工作,整合加强驻村扶贫工作力量,形成合力推动脱贫攻坚。此次下派的421名干部由县级帮扶部门单位选派,其中科级领导140人...
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勉县这个家。